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千年的古玉藴精粹 (22-7-2013)


千年的古玉藴精粹

2013年07月22日 16:28   濱海時報  我有話說(2人參與)


  文/張榮華
  
    中華民族愛玉敬玉崇玉的歷史悠久,從上古先民直至近代,人們對玉均情有獨鍾。中國在各個時期都遺存有一批極富時代特徵及歷史研究價值的代表性器物,例如夏朝古陶器、商周青銅器、戰漢漆器、隋唐金銀器、宋明清瓷器……這些器物雖然在歷史長河中各領風騷,卻沒有一種能像玉器那樣經久不衰,長期受到民眾如此的寵愛,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所無法比擬的。
  
   琢玉史源遠流長
  
   琢玉,是指對玉的雕琢。中國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道出了琢玉的真諦。事實上,巧奪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來的,而是利用硬度高於玉的金剛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輔以水來研磨玉石,琢製成所設計的成品。所以,用行話來說,制玉不叫雕玉,而稱琢玉,或是治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卻是簡陋的。在鐵器發明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製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采的玉器,真是人間奇蹟。
  
    我國琢玉的歷史源遠流長,綿延8000年而不衰,可以說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蹟。支撐這個奇蹟現象的因素,是古代先民對玉賦予了很多美好的東西,認為玉是能驅邪穢通神靈保平安的祥瑞之物,正是這種無形的、心理的,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古訓,“黃金有價玉無價”說法的流行,更使玉籠罩在神秘的色彩裡。古人將玉比喻為“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又賦予“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其實古人對玉的材質並不十分挑剔,“美石為玉”充滿着樸素的觀念。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描寫賈寶玉是口銜一塊“通靈寶玉”降臨人世的。此事雖然過於玄妙,但至少說明古人對玉是何等的鍾愛。
  
   祥瑞文化推動玉文化發展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收藏玉器的時尚,商代婦好墓中就有紅山文化、石家河文化時期的玉器出土,歷代君王如秦始皇、宋高宗、清乾隆等都是玉器的大收藏家;宋代呂大臨的《考古圖》、元代朱德潤的《古玉圖》、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論》、清代吳大澄的《古玉圖考》等都是古玉收藏與研究的論著。我國的玉雕自史前時期的新石器時代開始至今已經歷了七千餘年的發展,成為蜚聲世界、獨步天下的工藝美術品,在世界上三個以制玉而聞名的國家(中國、墨西哥、新西蘭)中最為源遠流長。
  
    中國文化裡的玉,內涵較寬,並不止其在礦物學上的意義。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性,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緻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按此標準,古人心目中的玉,不僅包括軟玉,還包括蛇紋石、綠松石、孔雀石、瑪瑙、水晶、琥珀、紅綠寶石等彩石玉。
  
    追溯中國玉文化發展史,祥瑞文化元素貫穿始終。正是祥瑞文化作為玉文化發展的支點,玉文化才能幾千年延綿不斷。
  
    何為祥瑞,《說文》:“祥,福也”。又云善也。瑞其本義為玉製的符信,作憑證之用。瑞玉即指諸侯朝見帝王時所執玉器的統稱。《說文》:“瑞,以玉為信也”。段玉裁註:“瑞為圭璋琮璧之總稱。引申為祥瑞者,亦謂感召若符節邊”。
  
    遠古時期,人類祖先在廣袤的大地上生活、狩獵、農耕,從事最為基本、最為樸實的生存活動。大自然在滋養萬物、孕育生命的同時,也
  
    給人類帶來無法抗拒的災難,有許多現象是人類本身無法控制
  
    和解釋的,因此就產生了對自然萬物的敬畏、無奈和崇敬心理,並逐漸出現了對自然的崇拜,希望以人對自然的崇敬、信任而得到自然的庇護。由於祥瑞與災疫是一對孿生姊妹,始終伴隨着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從古至今,遠避災疫邪惡,追求吉祥順暢是人們的普遍心理,上至天子,下到庶民百姓,概莫能外,這種心理定勢一旦形成,人們的想像力便會插上雙翅,在思維的王國裡恣意馳騁,從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神秘怪異,象徵祥瑞或者災疫的意象。
  
古代玉雕作品圖案題材千奇百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上都是圍繞祥瑞文化展開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常見的玉雕作品,諸如“喜報三元”、“瓜蝶綿綿”、“多子豐收”、“歡天喜地”、“太師少師”等討喜的世俗玉雕,形態百樣而且設計精巧,它們既可作為身上的掛件,亦可充當案頭清玩,雅俗共賞。
  
   圖案諧音解密古代玉文化
  
    唐太宗說過:“玉雖有美質,在於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意思是說石中的玉雖然有美的本質,但是沒有精細的雕琢,與破瓦亂石一樣。觀賞手中把玩的玉器,皆為人琢之物。故古人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材”琢磨璞玉,美玉出焉。琢磨君子,聖賢出焉。
  
   對於一塊古玉,如果用現代的眼光去揣摩它,就很容易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不少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雕刻在同一塊玉牌上,你可能會認為雜亂無章。其實要破譯這些密碼並不難,就需要追逐古人的思維,找到他的規律,很多事情是萬變不離其宗,這裡所說的宗,就是圖案諧音和組合,掌握了這把鑰匙,對打開中國古代玉文化之鎖將大有益處。
  
   例如,清代有一款較為常見的圓形玉牌,透雕五隻蝙蝠組成圓形,中間圍繞着一個“壽”字,我們稱為“五福捧壽,”因“蝠”與“福”諧音。這種玉在當下也很受追捧。
  
   國外有些文化排斥蝙蝠,把蝙蝠當成魔鬼的化身,這就是我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差異。有時會發現一塊質地上乘的玉牌,牌面上沒有任何雕刻,你可能會認為美中不足。但行家會笑你無知,其實此類玉牌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為“平安無事﹙字﹚”牌,讓你欣賞美玉的質感,符合“大匠不雕”的哲理。
  
    我記得很多年前買到過一塊圓形玉牌,鏤空雕出一瓶,瓶內插三戟,瓶上刻着一朵蓮花。當年讓我犯迷糊,百思不得其解,請一些行內朋友討論也無所得,後來有人給我引見一位知識淵博的老者,老者端詳我這塊玉後說:題材為“出擊﹙戟﹚平安”,為古代軍人所用,我是似懂非懂,聽之信之。後來有一次去個同學家玩,在他家靠背椅上發現了類似圖案,他父親告訴我:這是“連﹙蓮﹚升三級﹙戟﹚”,我有茅塞頓開之感,原來他父親在縣木器場從事雕刻工作。至今這塊玉牌我還保存着並經常把玩,它時刻提醒我別忘學習。
  
   我的收藏品中有幾件人物掛件,均有宋代的風格。這些童子一般都身着短祅與肥筒褲,八字眉、蔥管鼻、櫻桃小口的面容,交腳站立執荷童子,民間常將此類雕件題材稱作“連﹙蓮﹚生貴子”或“連升一品”。收藏並讀懂這些諧音的玉雕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閒時把玩,其樂融融。
  
   玩出來的“通靈古玉”
  
   現如今,不僅新玉受到人們的追捧,古玉也受到很多人喜愛。但出土的古玉,多數有色沁,雖暗淡不顯,但以還原為貴。我國通常出土的古玉,因為出土地點不同,蝕鏽和色沁的性質亦不同。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氣特別潮濕、地層特別多積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鏽。北方出自干坑的,多數古玉的土蝕亦多。如果出自火坑的,古玉的玉身便乾燥。由於土吃水蝕,加上乾濕不同的經年累月煎熬,古玉即使有最美麗豐繁的色沁,亦會隱而不彰,藏而不露。因此,人們玩古玉要重在養玉,這也是玉器收藏者最大的樂趣之一,養玉也叫盤玉。所謂“盤玉”,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賞玩玉石的方法,通過盤玉,可以使色澤晦暗的玉石整舊如新,並使玉石的顏色發生很大變化,歷代的玉石大收藏家都懂得盤玉,這是一種“功”,就像茶道一樣,是對某種事物的欣賞和研究,達到了一種境界,並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
  
  古人有一種盤玉方法:即用一布袋裏面裝上適量麥麩,然後把玉裝入盤玩,這樣可以保護古玉免受外傷磕碰,另外可以把古玉表面的污物吸收,麥麩的養份也可使古玉儘快恢復原始面貌,是一種不錯的盤法。此外,我國古代民間玩玉,還有三種盤玉的方法:一為文盤,二為武盤,三為意盤。所謂文盤,即玉器放在一個小布袋裏面,貼身而藏,用人體較為恆定的溫度,一年以後再在手上摩挲盤玩,直到玉器恢復到本來面目。

    文盤耗時費力,往往三五年不能奏效,若入土時間太長,盤玩時間往往十來年,甚至數十年。武盤,就是通過人為的力量,不斷的盤玩,以祈儘快達到玩熟的目的。

    這種盤法玉器商人採用較多。玉器經過一年的佩戴以後,硬度逐漸恢復,就用舊白布(切忌有顏色的布)包裹後,僱請專人日夜不斷的摩擦,玉器摩擦升溫,越擦越熱,過了一段時期,就換上新白布,仍不斷摩擦,玉器摩擦受熱的高溫可以將玉器中的灰土快速的逼出來,色沁不斷凝結,玉的顏色也越來越鮮亮,大約一年就可以恢復玉器的原狀。意盤,是指玉器收藏家將玉器持於手上,一邊盤玩,一邊想著玉的美德,不斷的從玉的美德中吸取精華,養自身之氣質,久而久之,可以達到玉人合一的高尚境界,玉器得到了養護,盤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昇華。意盤是一種極高境界,需要面壁的精神,與其說是人盤玉,不如說是玉盤人,人玉合一,精神通靈。
  
  意盤精神境界要求太高,武盤須請人日夜不斷的盤,成本太大,當前的玉器收藏家大多採取文盤結合武盤的方法,既貼身佩戴,又時時拿在手中盤玩。不過無論採取什麼樣的盤玉方式,新坑玉器不可立馬盤玩,須貼身藏一年後,等硬度恢復了方可。
  
織物纖維痕
  
不少古玉直接放置在人體上,或者包裹於織物中。在一定的溫濕度和壓力下,纖維及顏料脫落,牢牢地黏附於器物的表面。因此,在鏡下,甚至肉眼也能看見紅、藍、綠等顏色的織物纖維,經緯分明。
  
    昆蟲蟲卵殘體
  
多在古玉的縫隙中。水漬在地質及大氣條件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細的潛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動,浸潤、侵蝕着玉的表面,形成流動狀的、深深淺淺的水漬。
  
    植物根莖印痕
  
    某些植物根莖有無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陳代謝而分解的酸性物質可以對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蝕,所以能夠看到有清晰疊壓關係的根須狀印痕。
  
   碳化痕
  
   古人有“灸玉”習俗,燒過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着和滲入,呈點、面分佈,往往很深入,無法消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