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緬甸翡翠產地地圖


緬甸翡翠產地地圖
   







翡翠開採現場
09    
  




翡翠開採工作圖

 



翡翠場區場口分佈圖    

 
 


 翡翠原石的買賣是珠寶界最神秘的一種交易,她的神秘就在"賭石"上,而進行翡翠賭石有幾種判斷的依據,其中場區場口就是很重要的依據之一。場口是指開採玉石的具體地點;場區則是若干場口因開採年代和相似的表現而形成的區域。不同場口的玉石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特別是一些著名的場口其特性十分鮮明,以至有的特性只屬於某一個場口,只有斷定了它屬於哪個場口,才能根據這個場口的翡翠玉石的特殊性來觀察、判斷這塊翡翠原石的賭性。因此,翡翠賭石業內有句行話:不懂場口的人不能賭石。

  


緬甸翡翠的發現及開採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其場口如星火燎原,發展到今天有名稱的達近百個,且群星薈萃,爭妍鬥奇,至於小的難以起名的場口更是星羅棋佈。根據翡翠原石的種類和開採時間的順序,通常可將整個場區劃分為六大場區:老場區、大馬坎場區、小場區、後江場區、雷打場區和新場區。


  

1、老場區:位於烏魯江中游,是開採時間最早的場區,也是至今面積最大,場口最多,種類繁多的場區。其中較大的場口有27個:老帕敢、回卡、育馬、仙洞、南英、擺三橋、瓊瓢、香公、莫洛根、茲波、格銀瓊、東郭、那莫邦凹、憲典、馬勐灣、帕丙、結崩瓊、三決、橋烏、莫洞、勐毛、苗撇、東莫、大谷地、四通卡、馬那、格拉莫。這其中最著名的場口是:老帕敢、回卡、大谷地、四通卡、馬那、格拉莫。這些場口的玉石產量多、質量高,交易中經常遇到,因此必須熟練掌握其特性。老場區最深地段現已開採到第三層,約20米深。第一層為黃沙皮,第二層為黃紅沙皮,第三層為黑沙皮。


  2、大馬坎場區:該場區毗鄰老場區,位於烏魯江下游,是老場區出現一個世紀以後開始開採的。較大場口有11個:雀丙、莫格疊、大三卡、南絲列、西達別、庫馬、黃巴、大馬坎、那亞董、南色丙、莫龍基地。最著名的場口是:大馬坎、黃巴、莫格疊、雀丙。


  3、小場區:位於恩多湖南面,毗鄰鐵路線。較大的場口有8個:南奇、莫罕、南西翁、莫六、烏起恭、那黑、通董、莫六磨。最著名的場口是南奇、莫六、莫罕。該場區其部分地段已挖到第三層,第一層黃沙皮,第二層黃紅沙皮,第三層黑沙皮,帶蠟殻。


  4、後江場區:因位於康底江又稱後江江畔而得名。小件翡翠原石居多,產區地形狹窄,主要在長約3000多米,寬約150米的地方,散佈着10個場口:帕得多曼、比絲都、莫龍、格母林、加莫、香港莫、不格朵、莫東郭、格勤莫、莫地。最著名的場口是格母林、加莫、莫東郭、不格朵。雖然地方狹窄,但後江場區產量高,品種多,質量好,是不可忽視的場區。其局部地區已開採到第五層:第一層仍為黃沙皮,第二層為紅蠟殻,第三層為黑蠟殻,此後出現類似水泥色的"毛",厚約10~50公分不等,再往下是白黃蠟殻,然後又是厚薄不等的"毛",再往下還是白黃蠟殻。


  5、雷打場區:位於後江上游的一座山上。該區主要是出產雷打石,因而得名。比較大的場口是那莫和勐蘭邦。那莫即雷打的意思,雷打石多暴露在土層上,缺點是裂綹多,種干,硬度不夠,難以取料,低檔貨較多。一旦遇上可取料的貨,也有較高的價值。近年來勐蘭邦不断發現中檔色貨。1992年年終雷打場傳出驚人的消息,發現一塊巨大如屋的上等翡翠,目前正由政府組織開採,是否需要為雷打場正名,尚待今後決斷。


  6、新場區:該場區位於烏魯江上游的兩條支流之間。主要是大件料,產品多是白底見青的中低檔料;位於表土層下,開採很方便。場口不少,但消失得很快,如1992年場口、1991年場口早已停采。主要場口有9個:莫西撒、婆之公,格底莫、大莫邊、小莫邊、馬撒、邦弄、三客塘、三卡莫。


  

要很快就能辨認所有場口的石頭,不是件易事,有的石頭,像黃沙皮,各個場口所出的差異不大,就更難了。即便是有獨特性的場口的石頭,要區別開來也非一日之功,重要的是要善於觀察,細緻入微,長此以往,日積月累,方可見效。             


圓形手鐲與扁形手鐲的區別



圓形手鐲與扁形手鐲的區別

 

 

 




現在市面上的翡翠鐲子多有多有扁口(外圓內平也叫扁條)、圓條(外圓內圓)之分,
其中又有圓型和橢圓型之分,具體說說現在的圓條和扁條鐲子的區別~``

   



一般認為圓條鐲更費料,所以更值錢,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我的結論有三點:


   


1、圓條省料,扁條盡料:


  先說用料,現在的圓條,中圈正樁,大概是10mm寬,8-9mm厚,而扁條是12mm寬,6-7mm厚,圓條窄扁條寬,圓條厚扁條薄。


  就用料來說吧,開圓條鐲子,同樣的料比扁條正裝,十片會多出兩片來,同樣的料子,做正樁扁條能切出十片料的,如果做正樁圓條就會有12片,圓條的鐲芯,不僅薄些,而且因為圓條鐲比扁條厚2mm左右、窄2mm左右,也會小一些。


  就是說同樣可以做10只扁條鐲子的料,可以做到12只圓條。


  一件料子能出多少鐲子就是賭石一個最原始的計算方式,從這點來說,圓條鐲子其實比扁條鐲子省料的。


  但是,圓條外徑比扁條大2mm,比如中圈正樁,55的圓條鐲外徑,就相當於57的圓扁鐲。因為圓條的裡面厚進去大約2mm了。所以往往扁條大圈的鐲芯,還可以開到一隻小圈的環中環。而中間的鐲芯,還可以一開二來做正樁花件。


  









2、扁條貼手,圓條咯手:


  圓條完全不貼手,因為裡面是凸起的圓骨,會在手上滾來滾去,扁條貼手,基本只要合手,佩帶都很舒適,現在的女性不同於古代,足不出戶不用幹什麼活,現在都是電腦、駕駛、寫字、家務都要干的,貼手與不貼手的佩帶舒適效果,差很遠的。比如睡覺的時候,鐲子滾到手臂上方,圓條鐲會咯手咯到疼,扁條不會,貼手再怎麼緊,都不會咯到。


  3、扁條光強,圓條光小:


  就光澤面和螢光來說,扁條因為寬,光面大些,而扁條因為圓弧在兩邊,底部為平,弧度大,所以螢光會集中映射在整個鐲身,而且因為寬而薄,種份水頭展示得更加完美,而圓條的因為窄,光面小些,因為圓弧在最上和最下,弧度小,所以螢光的映射面也小很多~`當然水頭也會表現力弱些!


  就完美盡料的設計上來說,開扁條雖然會少幾片,但是不僅有最舒適佩帶效果,和最美麗完美的外觀表現,還可以有完美厚大的鐲芯尾料而且還更有可能多出環中環來(這點其實對於專業做鐲子的來說不會是考慮重點或者說基本不會考慮),所以說,扁條鐲子逐漸流行而圓條鐲子逐步退出市場,是一個進步,而不全如傳說中,為求省料而設計得來的。


  當然啦,同樣寬度的情況下,自然是圓條要費料些的。不過貌似達到12mm寬又有8mm厚的圓條鐲子似乎也忒少見了,而且戴在手上,估計也太重了!


  另外就是好種有底色的料,若是能開圓條的,外觀底色會比同料扁口鐲子要濃些。有人喜歡扁口的舒適度以及種水光的完美表現,也有人喜歡圓條的古典秀氣環珮叮噹的優雅韻味,不管是哪一種美,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而不管是圓條還是扁條,商家考慮的是如何最完美。


翡翠的絮狀物與透明度


翡翠的絮狀物與透明度



摘要 

翡翠中絮狀物可劃分為微裂隙絮狀物、礦物晶間間隙絮狀物和礦物內含物絮狀物等類型。翡翠中絮狀物的多少直接影響到透明度的高低。不同種類翡翠中存在的絮狀物類型及數量各有不同,透明度也表現不同。還原性次生化作用可導致翡翠中的絮狀物減少,透明度提高。主要由微裂隙和礦物間隙構成的絮狀物的翡翠有利於人工優化處理,主要由礦物內含物組成絮狀物的翡翠則不利於優化處理。

1  引言

  翡翠的透明度,指外部光線透入翡翠內部的程度,俗稱“水頭”。透明度是衡量翡翠質量的重要評判因素之一。透明度較好的翡翠,如玻璃種和冰種等,給人以一種靈氣,顯示高雅華貴之感,為眾人所青睞。翡翠透明度的影響因素也是長期以來所受人關注的研究課題,不少學者從化學成分、礦物成分、礦物組合、結構構造等不同角度都進行過研究與闡述。本文從另一角度,通過切制不同類型翡翠的光薄片樣品,利用寶石顯微鏡進行觀察對比各類型翡翠中直觀出現的絮狀物種類及特徵,來探討翡翠透明度與絮狀物的關係。


2  影響岩石透明度的因素

  對於一般岩石而言,透明度是指入射光線透入岩石內部的高低,其可取決於兩個因素:

a、組成礦物的透明度。由組成岩石主要礦物自身的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結晶鍵性、內部結構等因素所決定。具體可反映在礦物對光線的吸收性上,吸收性大的礦物,透入礦物內部的光線要弱,表現為不透明;相反,吸收性小的礦物,入射光線的透過率高,表現為較透明。金屬鍵結合的礦物吸收性較強,多表現為不透明;以共價鍵、離子鍵結合的礦物,如矽酸鹽類礦物,吸收性相對要弱,多表現為較透明。在矽酸鹽礦物中,富含Fe、Cr等過渡金屬元素的矽酸鹽礦物吸收性較強,透明度相對要低,如普通輝石、普通角閃石、鈉鉻輝石等;而主要由Li、Na、K等鹼金屬元素組成的礦物吸收性弱,透明度表現較高,如鈉長石。同時,礦物中致色元素對光線的選擇性吸收,也將對其透明度產生影響,如硬玉為無色透明礦物,其中含少量的Cr將顯示均勻剔透的翠綠色,但隨着Cr含量的增加,綠色逐漸加深,透明度也將隨之降低。

b、組成礦物的共生組合和結構構造關係的直觀表現形式——絮狀物。主要由岩石中礦物成分、礦物顆粒大小及其相互間的組合關係引起。岩石中礦物組合、礦物形成期次、結構構造、各礦物間相互嵌結的緊密程度等的不同,以及礦物受後期的構造作用產生破碎等原因,會在礦物與礦物之間、礦物與裂隙之間、礦物與晶間間隙之間和礦物與礦物內的內含物之間出現折射率的差異和孔隙的存在,由此顆粒間產生不同形式的界面,當入射光線照射在各界面上時,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和漫反射作用,也稱為“粒間光學效應”。這種由岩石中礦物共生組合和結構構造關係產生不同的界面,進而對入射光線產生的反射與漫反射的作用,其最終結果是直觀地表現為一系列不同類型絮狀物的出現。絮狀物阻止了入射光線向內部的滲透,從而使岩石的透明度降低。在岩石中所能構成的界面可有三種形式:微裂隙界面、晶間間隙界面和礦物內含物界面。因此,所出現的絮狀物也可相應劃分為:微裂隙絮狀物、礦物晶間間隙絮狀物和礦物內含物絮狀物。
  
若將岩石組成礦物的透明度視為影響岩石透明度的內在因素的話,岩石的絮狀物則是外在因素。由不透明礦物組成的岩石,由於礦物的吸收性大,岩石也是不透明;但在主要由透明礦物組成的岩石中,其透明度則主要取決於岩石中絮狀物的表現形式:絮狀物少,岩石透明度高;絮狀物大量存在,岩石透明度則會大大降低。
  
翡翠除少數以鈉鉻輝石或綠輝石等含Cr、Fe、Ca等元素較高的礦物為主的翡翠種類以外,翡翠的主要組成礦物為硬玉,硬玉(NaAl[Si2O6])屬於透明的含鹼金屬成分輝石族鏈狀矽酸鹽礦物,對光線不存在明顯吸收。因此,大多數翡翠的透明度並不取決於主要構成主要礦物的硬玉本身,而是與硬玉礦物的共生組合、結構構造和內含物及其相互關係有關,具體的就是反映在翡翠中絮狀物的類型和數量之上。


3.翡翠中絮狀物類型及特徵
 
  翡翠中的絮狀物俗稱為“綿”,是指在翡翠中可直觀地觀察到的棉絮狀物質。根據絮狀物成因及分佈特徵,可將翡翠的絮狀物劃分為如下類型:

1、微裂隙絮狀物。由翡翠受構造應力作用產生的破碎裂隙、癒合裂隙、礦物解理面等引起。由於翡翠是高應力變質條件下的地質作用產物,構造應力作用將導致翡翠產生程度不同的應力破碎,產生微裂隙、破碎礦物微粒,裂隙附近的硬玉等礦物也會出現解理裂等。翡翠中顯微裂隙、破碎礦物微粒和礦物解理面的存在,直觀上構成了翡翠的微裂隙絮狀物(圖1)。薄片觀察,微裂隙絮狀物常以一組或兩組共扼的平行條帶狀出現,可穿切硬玉礦物顆粒;翡翠實物中則呈不規則面狀出現。形成較早、結晶顆粒較粗、受構造應力作用強烈的翡翠,微裂隙絮狀物較發育;形成晚、結晶顆粒細小、應力作用不強烈的翡翠,微裂隙絮狀物不發育。


圖1   


2、礦物晶間間隙絮狀物。由各礦物晶粒間結合界面和界面上微細粒雜質礦物構成,絮狀物圍繞礦物顆粒邊緣構成網格狀分佈,可顯現礦物顆粒的輪廓(圖2)。礦物結晶粗大、結構鬆散的翡翠,礦物間隙絮狀物表現明顯;礦物結晶細小、顆粒嵌接緊密的翡翠礦物間隙絮狀物表現不明顯。同時,翡翠中若存在不同的礦物成分或不同形成期次的硬玉組合出現,由於相互顆粒間存在明顯或微弱的折射率差異,也會使間隙絮狀物顯現出來



   圖2  02


3、礦物內含物絮狀物。主要為硬玉等礦物形成時所包含的細粒內含物,可分為固相、液相或氣液相等內含物類型,內含物常密集分佈於單顆粒礦物中,構成團塊狀或雲霧狀絮狀物(圖3)。由於內含物與寄主礦物的折射率常有一定差別,使得內含物絮狀物往往顯示較為明顯。礦物內含物絮狀物的出現與有關礦物的形成條件關係密切,顯示變質結晶結構、變質斑狀結構的粗粒硬玉和透閃石類礦物中常可見到內含物絮狀物;而顯示動力變晶結構、具明顯波狀消光的細粒硬玉中,內含物絮狀物較少。



圖3   





4  翡翠的絮狀物與透明度的關係 :


4. 1  不同類型翡翠中絮狀物的表現形式與透明度關係
在不同種類翡翠中,絮狀物的存在形式和多少有所不同,反映到翡翠的透明度上也有不同:
冰種翡翠晶間嵌結比較緊密,主要見到一些星點狀、團塊狀、薄霧狀分佈的礦物內含物絮狀物和少量呈絲柳狀分佈的微裂隙絮狀物,礦物間隙絮狀物較少,顯示透明度較好(圖4)


   
圖4-1      圖4-2   


白地青、干白地翡翠中除了出現有大量的條帶狀、面狀微裂隙絮狀物和網格狀礦物間隙絮狀物外,還有雲霧狀礦物內含物絮狀物廣泛分佈(圖5),從而嚴重影響到了其透明度,一般表現為半透明~不透明;



  圖5-1        圖5-2 



干青種翡翠可出現較好的翠綠色,但在主要礦物顆粒中存在有大量團塊狀礦物內含物絮狀物(圖6),加之本身有含Cr、Fe較高的鈉鉻輝石、鉻鐵礦等礦物成分對光線產生明顯的吸收,因此其透明度表現得幾乎不透明。


   
   圖6-1    圖6-2   06-2


黑翡翠呈黑色且顯示不透明~半透明,並非其自身的硬玉礦物所致,而是由於在硬玉礦物中及其間隙內存在有較多細小的黑色雜質內含物(圖7),這些雜質對入射光線的吸收是造成翡翠變為黑色、透明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圖7-1        圖7-2


4.2  還原性次生化作用與翡翠透明度的關係 :


還原性次生化翡翠是指經表生還原性水/岩反應作用的翡翠,主要出現於緬甸翡翠階地礦床的礫石狀翡翠(賭石)之中,並與具黑烏沙皮殻的翡翠礫石關係密切。還原性次生化作用可使翡翠毛料近表層出現灰綠~藍綠的油青綠色,並使透明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這主要是翡翠在還原性次生化過程中,翡翠微裂隙和礦物間隙中的微細雜質礦物成分在水溶液中溶解消失,並形成了一些隱晶質~微晶質的綠泥石類粘土質物質充填於其中。由於隱晶質物質對光線不會產生明顯反射,相反可減小微裂隙和晶粒界面之間的折射率差異,降低界面對光線的反射與漫反射作用,一定程度掩蓋了微裂隙和間隙的存在,使微裂隙絮狀物和礦物間隙絮狀物明顯減少,從而提高了翡翠的透明度(圖8)。



   圖8-1         圖8-2  


但是,並非所有類型的翡翠經還原性次生化以後都會使透明度提高,這還得由翡翠中絮狀物的類型及其分佈特徵所決定。因為還原性次生化主要是沿著翡翠的微裂隙和晶粒間隙進行,它能對微裂隙絮狀物和礦物晶間間隙絮狀物發生作用,但無法對包含於礦物內部的礦物內含物絮狀物進行改造。因此,對於裂隙發育、質地較粗,微裂隙絮狀物和礦物間隙絮狀物較發育的翡翠,如干白地、豆種等類型不透明~半透明翡翠,經還原性次生化後,透明度將會有改善。但對於主要含內含物絮狀物的翡翠,還原性次生化並不會使其透明度提高。


4.3  翡翠絮狀物與翡翠優化處理的關係
  

翡翠進行B貨人工優化處理首先是通過強酸的溶蝕,使微裂隙和礦物間隙中存在的微細雜質顆粒被溶解消失,並使微裂隙與礦物間隙處於開放狀態,再利用有機膠質充填,由於有機膠的折射率與翡翠相近,掩蓋了微裂隙和礦物間隙的存在,從而達到改善淨度、提高透明度的目的。
  
對比翡翠的還原性次生化作用與人工B貨處理過程可見,兩種作用都是淨化、消除或掩蓋翡翠中絮狀物的過程,其結果都可以使翡翠的透明度提高。只不過前者是在天然條件下完成,外來充填物為無機礦物質成分;後者則為人工條件下完成,外來充填物為有機質成分。
  
同理,進行翡翠的優化處理並非對所有類型的翡翠都會有效,從翡翠中分佈的絮狀物的類型來看,優化處理可以對微裂隙絮狀物和礦物間隙絮狀物進行改善,但對礦物內部的內含物絮狀物也是無能為力的。因此,對翡翠的B貨處理,往往選擇如八三玉、豆種、白地青、干白地等一類,硬玉顆粒結晶粗大、結構鬆散、微裂隙絮狀物和間隙絮狀物發育的翡翠來進行。對主要發育內含物絮狀物的翡翠進行優化處理,則效果不會明顯。




5.結論
綜上所述,得出結論:


1、翡翠中的絮狀物是翡翠礦物共生組合和結構構造關係產生的不同界面對入射光線產生的反射與漫反射作用在直觀視覺上的表現,可分為微裂隙絮狀物、礦物間隙絮狀物和礦物內含物絮狀物三種類型;

2、含絮狀物較少的翡翠,透明度一般較高;相反,絮狀物發育的翡翠透明度一般不好;

3、不同種類翡翠中絮狀物的表現形式各有不同,從而使其透明度也表現各異;

4、還原性次生化可使翡翠中微裂隙絮狀物和礦物間隙絮狀物產生明顯改善,從而使翡翠的透明度有所提高;

5、翡翠B貨的優化處理主要是人工淨化、消除與掩蓋翡翠中絮狀物的過程,發育微裂隙絮狀物和礦物間隙絮狀物的翡翠有利於優化處理,發育礦物內含物絮狀物的翡翠不利於進行優化處理。



 


翡翠的次生色


翡翠的次生色




緬甸翡翠的顏色豐富多彩,從顏色類型上可分為翠色、翡色、春色、黑色、白色等;但從成因上,一般可劃分為兩類: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是指翡翠在內生地質作用過程中形成的顏色;次生色則是指翡翠在表生地質作用過程中形成的顏色。
  

賭石在緬甸翡翠中佔據了重要的組成部分。賭石主要産於與表生地質作用有關的殘坡積礦床、階地礦床和現代河床沉積礦床等翡翠礦床中。表生地質作用不僅使翡翠賭石的表層形成了一層不同顏色的皮殻,而且由於表生物質的向內部的進一步滲透,使近表層部分的翡翠顏色發生改變,出現了不同的次生色。根據形成環境和表現特徵的不同,可將次生色分為兩類:翡色和次生綠色。



  

翡色是人們一般所指的次生色,是在表生氧化作用過程中,氧化鐵質沿翡翠礫石的裂隙和礦物間隙充填浸染而出現的顏色,一般為黃褐色~紅褐色,黃者稱為黃翡,紅者叫之紅翡。翡色在黃砂皮、紅砂皮等翡翠賭石中出現較多,並在賭石的近表層呈層圈狀分佈,可形成皮殻層→翡色層→原生翡翠的分帶特徵,翡色翡翠與原生翡翠之常會有一明顯的顏色邊界


圖1)。在顯微鏡下觀察,黃色的氧化鐵物質主要呈隱晶質狀態穿插充填於翡翠微裂隙和礦物間隙之中



圖2),在紅翡出現的部位,往往會使透明度有所提高。


圖1 沿翡翠賭石近表層分佈的翡色層 , 圖2 翡色層中呈網狀充填於礦物微裂隙中的黃褐色隱晶質氧化鐵質物質


在市場上常出現利用黃翡或原生翡翠通過染料浸泡和燒製冒充紅翡的“燒紅”翡翠。與天然紅翡相比,“燒紅”翡翠往往較乾枯,不透明,且裂隙發育,與原生色翡翠之間界線往往不分明,呈過渡狀態(圖3)。



圖3 利用黃翡“燒紅”的翡翠



圖4 翡翠階地礦床的分帶特徵


次生綠色
  翡翠的次生綠色長期以來都不為人們所認知,但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在翡翠階地礦床中,由於表生地球化學的分帶性,使得上部層位處於氧化環境,形成以黃色礫石層和紅色礫石層,翡翠賭石以白鹽砂、黃砂皮、紅砂皮等為代表,其中主要發育氧化性的翡色次生色;下部層位則不同,主要處於還原性環境,形成的是以黑烏砂皮為代表的黑烏砂賭石層(圖4)。黑烏砂皮殻往往黝黑髮亮,質地鬆軟,手指可輕易刻劃,其粉末顯灰綠色。過去一直認為黑烏砂皮是鐵錳質物質覆蓋,但經X射線粉晶衍射等分析表明,實際上是一些以綠泥石、蒙脫石為主的粘土質物質(表1)。該粘土質物質不僅形成了翡翠礫石的黑烏砂皮殻,同時沿翡翠礫石表層及開放性裂隙向內滲透,形成一灰綠~暗綠色的次生綠色層,行內稱為“灰霧、綠霧”(圖5)。




圖5 黑烏砂皮殻翡翠賭石及其表層的灰綠色霧 圖6 充填於硬玉礦物間隙中的隱晶質綠色粘土質物質。薄片,100×
顯微鏡下可見綠色隱晶質的粘土質物質充填於翡翠的微裂隙和硬玉礦物間隙之中(圖6)。由於該類粘土質礦物主要為Fe2+致色,一般表現為灰綠~藍綠色,從而使翡翠呈現出灰綠、暗綠和藍綠等次生顏色。同時,分佈於翡翠微裂隙和礦物間隙中的隱晶質的粘土物質對光線不會產生明顯反射,反而會掩蓋微裂隙和礦物間隙的存在,使得具有次生色的部位透明度都會有所增加,體現出油青種或藍水種的特徵(圖7、8)。



圖7 黑烏砂翡翠賭石沿周邊及裂隙出現的次生綠色,透明度提高,顯示油青種特徵
圖8 由次生油青色構成的珠穆朗瑪峰


不論是翡色還是次生綠色,都是表生條件下外來物質對翡翠微裂隙和礦物間隙的滲透浸染所致,由於外來物質所占比例不多,使得它只對翡翠的顏色和透明度有所改變,而在成分、折射率、密度、硬度等其它主要寶石學性質方面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
  需指出的是,次生色與翡翠的原生色的分佈特徵具有明顯不同。次生色往往呈絲網狀集中於翡翠裂隙和礦物間隙之中,顏色發散,無色根表現;翡翠的原生色則是翡翠礦物自身的顏色,往往是有形的,具有色根的表現。相反,翡翠的次生色與人工染色在分佈特徵上則十分相似,尤其是次生綠色翡翠,由於綠色呈絲網狀出現,往往易被誤認為是染色翡翠(圖9),當原生綠色與次生綠色相互疊加時,也與“色上加色”的染色翡翠相類似(圖10)。因此,正確區分次生色與人工染色,在翡翠鑒別中十分關鍵,有關次生綠色與人工染色翡翠的主要區別見表2。



圖9 翡翠中呈絲網狀分佈的次生綠色  圖10 疊加於原生翠綠色之上的次生綠色,與“色上加色”的染色翡翠十分相似


次生色在翡翠中普遍存在,次生色與原生色相互疊加,是造就翡翠出現多彩顏色的重要原因,它也為翡翠雕刻工藝提供了天然的巧雕材質,不少翡翠巧雕作品都有次生色的存在,並且是巧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圖11)。



圖11 翡翠次生綠色、翡色與原生白色組成的巧雕如意金龜






表1  次生綠色翡翠與染色翡翠的鑒別特徵


 


認識“翠性”——蒼蠅翅


認識“翠性”——蒼蠅翅

翡翠的“翠性”是判別翡翠真假的重要標誌。那何為翡翠的“翠性”呢?
一般認為,翡翠的“翠性”是指在翡翠表面可以直觀看到的硬玉礦物解理面的反光,俗稱“蒼蠅翅”。
但是嚴格地說,翡翠的“翠性”應當是指翡翠中主要組成礦物硬玉的顆粒大小和相互組合關係在肉眼觀察下的直觀表現形式。
“蒼蠅翅”僅僅是翡翠“翠性”的一種表現形式;隨着對翡翠觀察角度的不同,翡翠的“翠性”表現形式也不同。總結翡翠“翠性”
的具體表現形式,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



1、“蒼蠅翅”:

蒼蠅本是令人厭惡的害蟲,但它的翅膀卻是美麗的,古人把它用來形容翡翠的特性那是再貼切不過了.星點狀的閃光,肉眼清晰可見,此特徵只A貨翡翠才有。  

   蒼蠅翅,沙星都是翡翠內部結構的一種光學現象,它是翡翠獨有的特性,至於這種機理是如何型成的,比較複雜,既有內因,也有外因.有蒼蠅翅和沙星一定是翡翠,但翡翠不一定都有蒼蠅翅和沙星.種份細膩,色勻,水頭長的就不一定有這種現象。


“蒼蠅翅”是指翡翠表層在光線照射下出現一個個猶如蒼蠅翅膀的亮白色反光的特徵。“蒼蠅翅”主要由翡翠中硬玉礦物的解理面反光引起,往往呈長條狀或不規則片狀出現,基本反映了柱狀硬玉礦物的大小和相互組合關係。由於翡翠中各硬玉礦物的大小與取向不同,在光照下轉動翡翠,不同部位的“蒼蠅翅”會出現大小不同的閃光,此起彼伏,十分特徵。但是,“蒼蠅翅”並非所有的翡翠中都會出現,其主要在拋光不完整、略顯粗糙的翡翠平面上表現明顯;而在拋光完好的平面、尤其是弧面表面上並不一定能表現出來。


下面圖片欣賞下閃閃的蒼蠅翅:


















2、“桔皮效應”:


  “桔皮效應”是翡翠在拋光平面上,通過反光觀察,會出現類似於桔子皮的一個個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凸起與凹陷的特徵。“桔皮效應”主要是由於硬玉礦物硬度的各向異性引起:在翡翠中呈集合體狀的硬玉礦物由於相互的取向不同,導致拋光過程中軟硬程度也不同,低硬度取向的硬玉相對凹陷,高硬度取向的硬玉相對凸起,從而出現了一個個凸起和凹陷的相對不平整面,由此構成“桔皮效應”。因此,從翡翠的“桔皮效應”上也可以看出硬玉礦物集合體的大小和相互組合關係。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有關翡翠的文章和書藉中把“桔皮效應”作為翡翠B貨的特徵描述,這是不可取的。其實,“桔皮效應”在翡翠A貨中才表現得比較突出,並且凸起與凹陷之間的界線為逐漸平滑過渡;翡翠B貨中由於強酸的浸蝕作用,使得硬玉礦物顆粒的間隙十分明顯,表現在凸起與凹陷之間不是平滑過渡,而是有一裂隙隔開,形成穿插於各硬玉礦物顆粒間、猶如蜘蛛網狀的裂隙紋路,稱之為“酸蝕紋”,這與“桔皮效應”明顯不同。



 圖2  翡翠的“桔皮效應”



  圖3  翡翠B貨出現的酸蝕紋







3、“絮狀物”:


    “絮狀物”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通過側光或底光的照射,會在翡翠內部出現一些棉絮狀物質的現象,也稱為“綿”。“絮狀物”多半是由於翡翠中硬玉礦物的顆粒間隙、裂隙和雜質包裹體對光線的反光引起,也稱為“粒間光學效應”。翡翠中由於硬玉礦物主要是柱狀出現,因此“絮狀物”也往往呈長條狀,有的還可以顯示硬玉礦物輪廓,棉絮相互交織在一起;而一些仿翡翠製品,如由鈉長石組成的水沫子或石英顆粒組成的石英岩玉組成礦物都是等大粒狀的,所觀察到的“絮狀物”也顯示的是糖粒狀特徵;岫玉的棉絮則為團塊狀。



  圖4 翡翠的交織棉絮狀絮狀物



  圖5 岫玉的團塊狀絮狀物


  


由此可見,由於翡翠的“翠性”是指翡翠中主要組成礦物硬玉的顆粒大小和相互組合關係的直觀表現特徵,只有在翡翠這樣特殊的礦物組合及礦物性質中才會出現。因此,進行翡翠“翠性”的觀察是在日常翡翠貿易過程中鑒別翡翠的一重要手段之一。觀察的技巧在於:在翡翠相對粗糙的表面注意觀察翡翠的“蒼蠅翅”;在拋光較好的平面上通過表面反光注意觀察 “桔皮效應”;在透射光下或側光照射下主要觀察翡翠內部的“絮狀物”特徵。通過綜合觀察分析,就可以比較全面地瞭解翡翠的“翠性”特徵,從而鑒別翡翠了


A貨和B貨的辨識指南之一



A貨和B貨的辨識指南之一







A貨表面光滑,明亮,但並不平整(見圖):




B貨表面受酸侵蝕的影響,會出現所謂的酸飾網紋(見圖):


當然A貨也會出現拋光不好的情況,但表面是孤立的小坑,而不是連續的網紋


看看A貨拋光不好的情況
13


這些都是放大鏡下用反射光觀察到的表面現象,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肉眼可以感覺表面明亮度的差別,
通過這個也可以理解為什麼B貨光澤度比A貨要差一些!






=翡翠B貨的製作過程及鑒定=


製作


早期的B貨,主要目的是由於翡翠的表面常會有一層黃色的鐵染物質,影響翡翠的外觀。通常的方法就是將翡翠浸泡在強酸中,經過一段時間,它表面的黃色即可去掉,這種過程叫脫黃。


初期的B貨經酸洗處理後,再洗靜,然後上臘,粗看與正常翡翠沒什麼分別,但當受到溫度的影響時,所上的臘就容易脫落,因此表面的裂隙很快會顯露出來,所以初期的B貨十分容易檢驗出來。




現在的翡翠B貨的製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技術也不斷的改善。過程如下:


一、首先要選種,不是任何種質都可以做的。

二、選擇強酸溶液,現在一般用鹽酸,將需要處理的翡翠洗淨放入浸泡,種質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一般需2-3個星期,由於強酸的侵蝕,翡翠原來緊密的結構會遭到破壞而成鬆散狀。


三、將經過酸處理的翡翠洗淨,這時翡翠表面及內部已形成蜂巢狀,結構變得十分鬆散。所以需要用粘結力極強的環氧樹脂膠結起來。


四、加熱固結,將用環氧樹脂膠結的翡翠用錫紙包住放在微波爐中加熱,一方面使多餘的樹脂流出,同時加熱後也會使環氧樹脂固化。


五、最後用刀將肉眼能看出的凸出的環氧樹脂部分切割去,拋光。




鑒定


一、顏色,經過漂色的翡翠,顏色一般顯得較鮮艷,但不太自然,有時會使人感到帶有黃氣


二、光澤,具有樹脂的光澤,天然翡翠呈現玻璃光澤。


三、結構,結構顯得鬆散,有的晶體會被錯開、位移。


四、看種質對好的透光,A貨光線的穿透力較強,晶瑩剔透,在蒼蠅翅處反光很強;B貨的光線穿透力較弱,比較糊;就像玻璃和玻璃膠的感覺。種質差的只有看表面,但最近有很多新開出來的白地青的料子種很差,做出來的東西表面有很明顯的酸洗的特徵,但上紅外光譜吸收儀反映則是A貨,沒有膠峰。


現在人工處理翡翠的技術越來越高超了,要正確鑒定亦相應變得困難。大家只要多看實物熟練的掌握翡翠的各種特徵,一定能將之識破。




八三料制假全程揭秘(B,C翡翠)

八三料制假全程揭秘(B,C翡翠)


傳統的翡翠製造工藝中對已切磨成型的翡翠製品過酸燉蠟,其目的是改善其表面特徵,並未破壞其內部結構。
而翡翠漂白充填處理主要是去除翡翠中影響顏色和透明度的雜質,充填和掩蓋翡翠中的裂隙降低翡翠的脆性以達到增加翡翠的美感,
提高售價而獲得高額利潤的目的。市場常稱之為B貨翡翠。
如充填時添加着色劑,則稱之為B+C翡翠。所以漂白充填處理的對像一般是中低檔的首飾和坯料。




一.翡翠原料的選擇和前期處理


  進行B處理的翡翠一般選擇中低檔、中粗粒結構  和裂隙多的翡翠。如豆種、花青、白底青等原料,而纖維狀細粒結構和裂隙很少的翡翠一般不做此處理。


  對於進行處理的手鐲原料,需用耐酸耐鹼的不鏽鋼絲捆紮固定,其目的是防止鐲料在處理過程中相互碰撞,特別是處理後鐲料結構鬆化,易造成破碎。





二.酸處理



  將待處理翡翠原料放入濃硝酸和氫氟酸混合液中加熱。溫度範圍為90攝氏度—100攝氏度之間,如果溫度大於100度,酸液沸騰,極易揮發,短時間內酸液即失去作用。而在90度左右溫度下既可以加快反應速度發揮酸液與翡翠中亞鐵離子和鐵離子的作用去除黃色和髒底,又可以減少揮發延長酸液的使用期限。


  反應一段時間以後從酸液中取出翡翠原料放入清水中,提高溫度,沸騰後取出,重新換上清水,再加熱至沸騰。如此重複3—4次,目的是清洗掉滲入翡翠中的酸液,由於翡翠晶粒之間或裂隙中的着色物質被酸溶解帶走,從而使翡翠底色發白。發乾,不透明,這時翡翠結構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三.鹼處理


  酸處理後經過清水洗滌的翡翠原料放入燒鹼溶液中加熱至90度左右,既中和了酸液,同時由於強鹼作用,加速裂隙的擴大從而進一步鬆化了翡翠結構,上述酸處理和鹼處理的過程重複進行多次,可根據原料顆粒度的大小或結構的緻密程度進行調整,一般為數十天不等。由於翡翠的礦構組成不盡相同,酸處理時,翡翠樣品酸蝕速度和處理效率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翡翠甚至在酸處理後也不適合充填。一般來說雜質越多酸蝕速度越快。所需處理時間越短。


  同時,翡翠結構的鬆化和被破壞程度與原來翡翠的結構緻密程度有關也與強酸強鹼的濃度和處理時間的長短有關。如果原來晶粒較細而緻密的翡翠原料浸泡的時間越短。其結構受到破壞程度就越輕;如果原來的結構較粗而鬆散,加上處理的時間又較長,其結構受到的破壞就較強。處理過程中由於酸鹼溶液在反應溫度下易揮發,換液次數多,酸鹼溶掖濃度高,成本就提高了。但處理時間可相應縮短;反之換液次數少成本相應降低。酸鹼溶液因揮發而濃度降低導致處理時間延長。因此為了達到淨化鬆化翡翠原料的目的,必須根據待處理原料選擇經濟合理的酸鹼濃度、換液次數、處理溫度及處理時間。


  經過反覆酸鹼處理後的翡翠結構非常疏鬆,輕觸即有顆粒脫落,因此鋼絲固扎有效地減少了鐲料的破碎率






四.注膠充填處理


  酸鹼處理翡翠的過程呈沿著顆粒間隙進行的因而導致其結構疏鬆,充填樹脂不僅為了膠結已成為鬆散狀的結構提高其強度也為了這到增加透明度的目的。酸鹼處理後的翡翠經中和清洗後放入烘箱中烘乾再移入高壓釜中,密封后抽真空,然後將環氧樹脂和固化劑二乙醇胺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熱降低其粘度然後加入高壓釜中。此時繼續保持抽真空狀態一段時間,然後關閉真空泵,恢復常壓再在高壓釜內加入一定壓力。其目納是為了使樹脂能完全進入翡翠鬆化的結構中,取出翡翠原料。加熱至其表面固化即完成B處理過程。處理後的材料可進行拋磨成型、雕刻等後期工序。注色充填、拋光後的最終樣品,左為染色注膠充填後的樣品。右為只經過注膠充填的樣品。




五.着色處理
 
  注膠充填處理前,可根據客戶需要進行染色處理,在原料表面點染顏料。顏料分為油溶和水溶兩種,分別稱為油性染料和水性染料;可點染也可浸染;可染同種顏色,也可以同時染多種顏色。染色後再進行注膠充填處理,更顯得自然柔和,且穩定不易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