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網上翡翠智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上翡翠智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流嘢! (圖片參考)





如意是B+C,過驗鈔筆有螢光很明顯。

 無事牌漂白沒填過色。表面被破壞。過驗鈔筆螢光不明顯
染色馬來玉(沒翠性可言,光澤不對)
高B翡翠
靠右邊的綠色一段,不是那種自然過渡的綠吧
白色部分簡直是慘白,綠色部分色浮,像一層綠霧包裹在手鐲外層
圖片看是老油綠的手鐲,但它壓根不是翡翠
 但也是天然的玉石,當然也不是岫玉,實是藍田玉,外行就被忽悠了,真像高冰,太透了,就是軟了些,容易磕壞




染色的叫C,染得色,色浮,感覺不真實,不自然與底子界限明顯,感覺就像是浮在底子上的,而不是長在上面!
下圖是A可以對比一下!



明顯種水不符,那麼好的化地糯種,水頭這麼差,怎麼可能是A。
膠感不是這個感覺的





流嘢!

(如果用買A的價錢買到流嘢B,C,D,真係粗口都想出埋!)
為了blog友更容易分辨出流嘢之特質,我會在網上找多些別人買到B,C,D翡翠的圖片,
等大家及自己也可以參考下!

一般的鑒別方法。

1,種水不符。
2,色浮,色邪。
3,有螢光,發紫色或藍色。
4,光澤不對,蠟光。
5,反光比較散。
6,結構渾濁
7 , 表面有酸蝕紋現象










B+C











玻璃 (有氣泡)

“桔皮紋”和“酸蝕紋"

“桔皮紋”和“酸蝕紋

如何正確識別“桔皮紋”和“酸蝕紋”?

這在鑒別翡翠A貨、B貨和B+C貨過程中顯得相當重要。但要正確區分和識別“桔皮紋”和“酸蝕紋”也並非易事,首先還得從翡翠的“桔皮紋”和“酸蝕紋”的真實含義說起。
 一、“桔皮紋”和“酸蝕紋”的概念
 “桔皮紋”是指翡翠在拋光平面上,通過反光面觀察,會看到一個個的凸起與凹陷的特徵(圖1)。“桔皮紋”是由於在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集合體中,每個硬玉礦物的取向大小不同,會導致在同一面上的各個硬玉礦物的硬度有微小差異,拋光時硬度稍高的顆粒會微微凸起,硬度稍低的顆粒則會微微凹陷,就形成了一個個連續、平滑起伏的凸起與凹陷。

 圖1 翡翠的“桔皮紋”


 “酸蝕紋”是翡翠經過強酸浸蝕和注膠以後,由於強酸的腐蝕作用,導致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顆粒界限和和微細裂隙被打開,導致在翡翠拋光的表面出現了大大小小的不規則網格狀紋路,紋路往往是反映了每個細小硬玉礦物顆粒的界線和微細的裂隙(圖2),由於類似於不規則的蜘蛛網紋(圖3),也被稱為“蜘蛛網狀酸蝕紋”。
 
2 翡翠B+C貨的“酸蝕紋”

 
圖3 蜘蛛網紋
 二、 “桔皮紋”和“酸蝕紋”的觀察特徵
 “桔皮紋”體現的是一個個凸起和凹陷,但每個凸起和凹陷之間又是平滑過度的。 “桔皮紋”在拋光的平面上通過反光面觀察比較容易觀察到,尤其是反光面光影的明暗交界位置上最為明顯(圖4)。觀察翡翠“桔皮紋”時,眼光盯住反光面明暗交界位置,輕輕緩慢轉動翡翠,就會看到明暗交界位置光影出現此起彼伏的變化,這就是“桔皮紋”的特徵表現。



圖4 翡翠的“桔皮紋”在光影明暗交界的位置比較容易觀察到
 大部分的翡翠,尤其是質地粗的翡翠,在光滑的平面上肉眼都可以觀察到“桔皮紋”特徵;質地細膩的翡翠“桔皮紋”表現為類似人體皮膚上的毛孔一樣,體現為一個個光滑、分佈均勻的細小的凹坑(圖5),有的需要通過放大鏡才能觀察到。


圖5 質地細的翡翠“桔皮紋”表現為一個個光滑的凹坑

 “酸蝕紋”表現的是細小不規則的網格狀裂隙狀紋路,也需要在翡翠的拋光面上通過反光觀察才能看到。觀察的方法不同,表現的形式也不同:
 1)在反光的亮面上觀察,“酸蝕紋”表現的是網格狀的細小裂隙紋路,裂紋互相貫連,相互交錯,體現了一個個硬玉礦物集合體的輪廓;
 2)在反光面的明暗交界位置的暗域一側觀察,“酸蝕紋”表現為一些類似蜘蛛網紋路的網格狀白色細線,所以又稱為“蜘蛛網紋”(圖6)。




圖6 翡翠B+C貨的“酸蝕紋。上半部分光亮的部位表現的是網格狀的細小裂隙紋路,下半部分明暗交界位置表現的是系白線網狀“蜘蛛網紋”
 另外,肉眼觀察翡翠的反光面,“酸蝕紋”也是表現為網格狀縱橫交錯的白色細線,即“蜘蛛網紋”;而放大鏡下觀察,則多表現為細小貫穿的裂紋狀“酸蝕紋”。
 三、“桔皮紋”和“酸蝕紋”的表現特徵
“桔皮紋”由於是由翡翠中硬玉礦物集合體的軟硬差異在拋光面上體現的,所以不論在翡翠的A貨還是翡翠的B貨和B+C貨之中都會出現;“酸蝕紋”是翡翠經過強酸浸蝕以後出現的特徵,所以只會出現在翡翠B貨和B+C貨之中。
 在翡翠A貨、B貨和B+C貨中, “桔皮紋”和“酸蝕紋” 的特徵表現各有不同:
 1)翡翠A貨:只會出現“桔皮紋”,不會出現“酸蝕紋”特徵。因此,翡翠A貨的“桔皮紋”表現為每個凸起與凹陷的上下起伏的紋路比較圓滑流暢,看不到之間有什麼間隙與裂隙隔閡。
 2)翡翠B貨和B+C貨:可以同時見到“桔皮紋”和“酸蝕紋”現象,但在 “桔皮紋”的每個凸起和凹陷的界線都被“酸蝕紋”的紋路所隔開。在翡翠B貨貨B+C貨的反光平面上觀察,往往肉眼可以見到“桔皮紋”特徵,但在放大鏡下觀察, “酸蝕紋”的特徵就比較明顯了。
 3)“桔皮紋”只出現於人工拋光的翡翠中。需要注意的是,“桔皮紋”只會在人工拋光的翡翠製品中見到,機器拋光的翡翠製品中不會出現“桔皮紋”特徵。
 所謂人工拋光,是靠人工通過布輪、毛刷進行的手工拋光,一般手鐲、手玩件、擺件和中高檔翡翠掛件都是人工拋光的。人工拋光的翡翠製品不論是翡翠A貨還是翡翠B貨和B+C貨都會出現“桔皮紋”特徵。
 而機器拋光是利用拋光震機將翡翠製品和拋光磨料一起,通過機器振動和拋光磨料的摩擦來進行的拋光(圖7),一般用於一些天然低檔次、超聲波雕刻的如觀音、佛、貔貅、如意和玉扣等翡翠A貨的小件掛件製品中,以及大部分的翡翠B貨和B+C貨掛件的拋光。


圖7 振動拋光機及磨料
 機器拋光的翡翠A貨表面出現的是一個光滑平整的平面,既沒有“桔皮紋”,也沒有“酸蝕紋”;但機器拋光的翡翠B貨和B+C貨儘管拋光面也比較平整,但仍然會出現“酸蝕紋”,這是區別於翡翠A貨的關鍵(圖8)。



圖8 機器拋光的翡翠A貨(左)表面光滑平整,看不到“桔皮紋”,翡翠B+C貨(右)可以看到“酸蝕紋”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大部分翡翠B貨和B+C貨掛件為了節省加工成本,一般都是利用機器拋光,所以在表面上只會看到“酸蝕紋”,看不到“桔皮紋”。但在一些雕刻精緻、人工拋光的翡翠B貨和B+C貨中, “酸蝕紋”和“桔皮紋”可能都會出現,需要注意。
 4)起高螢光的B貨、B+C貨翡翠會出現明顯的“桔皮紋”。一些高注膠、起高“螢光”,仿冰種、玻璃種的B貨和B+C貨翡翠(圖9),由於注膠比較多,拋光後表面比較光滑,看不到酸蝕紋,反而“桔皮紋”會比較明顯(圖10),應以其在凸出部位會出現藍白色“螢光”(亮光)、結構比較粗等特徵來加以區別。


圖9 高“螢光”注膠翡翠B+C貨觀音




圖10 高“螢光”注膠翡翠B+C貨觀音的“桔皮紋”,未見“酸蝕紋”
 5)注意拋光不好與酸蝕紋的區別。翡翠A貨如果拋光不好,會在表面留下一些坑點和紋路,與“酸蝕紋”十分相似,經常會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和B+C貨的“酸蝕紋”。
 拋光不好留下的坑點和紋路分佈不均勻,紋路相互連不續性,主要是集中在不易拋光的部位,如翡翠製品的凹陷部位和溝槽部位,在容易拋光的突出部位則不會出現(圖11)。


圖11  翡翠A貨出現的“桔皮紋”和拋光不好出現的局部坑點
 翡翠B貨和B+C貨的“酸蝕紋”紋路和坑點是連續的,互相穿插成網格狀,且分佈均勻,不論是在拋光面的凹陷部位還是在凸出部位都會出現(圖12)。


圖12 翡翠B貨出現的均勻分佈的坑點狀“酸蝕紋”

 6)注意注膠與浸蠟的區別。翡翠A貨製品經過拋光以後,往往都放到熔化的石蠟中浸泡幾分鐘,經過浸蠟的過程,會使翡翠的表面細小的裂隙中也充填有石蠟;充填於裂隙中的石蠟石蠟的光澤要比翡翠明顯暗一些,有時也會比較明顯,往往會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和B+C貨中充填於裂隙中的有機膠(圖13)。簡單的區別可以用一根牙籤或鋼針,輕輕撥劃翡翠的裂隙,如果出現的是粉末,那說明是石蠟,是翡翠A貨的;如果出現的只是一條刻劃痕跡,說明是有機膠,是翡翠B貨或B+C貨的。因為石蠟比較軟,刻劃將出現粉末,有機膠塑性大,刻劃時只會形成一條痕跡,不會出現粉末。


圖13 翡翠B貨裂隙中充填的有機膠,光澤偏暗

 7)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中,也會出現類似“酸蝕紋”的特徵。豆地、干白地、狗屎地等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包括一些質地粗的紫羅蘭翡翠(圖14),由於硬玉礦物集合體結晶顆粒粗、結構鬆散,儘管拋光以後,顆粒集合體的相互界線也會表現出來,與“酸蝕紋”相差無幾,極易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圖15)。遇到這樣的情況,需要結合如光澤、透明度、絮狀結構等其他方面的特徵來加以鑒別。

 
圖14 質地粗糙的天然翡翠觀音



圖15 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出現的類似“酸蝕紋”的硬玉礦物顆粒界線

 四、結束語
 翡翠的“桔皮紋”和“酸蝕紋”看似簡單,但裡面深藏着豐富的內涵,不同的翡翠,“桔皮紋”和“酸蝕紋”的表現特徵也會有所不同,需要正確把持,區別對待。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正確區分翡翠的A貨、B貨和B+C貨。
本文發表於《中國寶玉石》雜誌“胡博士信箱”欄目。經作者同意,在深圳珠寶諮詢網(www.zbzixun.com)發表,其它媒體、企業、團體或個人轉載或以任何形式部分或全部使用,必須註明作者和出處(www.zbzixun.com),否則屬侵權行為,作者和本網站有權採取法律維權行動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這次平洲拿貨 遇到拋光粉事件!!! (轉)

這次平洲拿貨 遇到拋光粉事件!!! (轉)
這個就是那個貨, 當天晚上還拍了照片





於1月6號坐火車去平洲。!到的時候中午了!然後就逛逛

話說真的沒什麼新貨, 全是老貨 好不容易看到新貨 上眼的  開價又是嚇死人!

 終於在轉了好幾天拿了2手貨 準備作完證書閃人的時候,忽然間看到3只春彩鐲!

價格不貴!心中暗喜. 檢查再三!都是完美的。看起來着實不錯!心裡那個美啊!

結果走的時候去國檢做證書, 裡面的人告訴我 這三隻做不了!大量拋光粉!

我就立刻拿着3只鐲子 衝到了那家店裡 看見有人也在看貨!於是我沒吭聲 人走後 。

 下面的對話:
美女,這個出不了證書啊!怎麼會有這種情況!!!

 我說:    都是做生意的

美女說: 這個絶對是A的  我去給你做證書去
 我說: 關鍵是我拿去做不了證書。 能做我還來找你嗎!

 美女說  不可能的, 肯定能做的...我幫你做

我說:  這個直說了吧 有拋光粉 肉眼不太容易看得出!檢測的話  證書上面也會有拋光粉字樣的


美女又說:  這個我 去給你做證書好不好!。。

 我說: 不是證書的問題, 是貨的問題...證書你可以找個人給做,不管你什麼辦法, 我關鍵是做不了!

 美女說 這個貨你拿的也不貴。 我給你出個證書。 你回家隨隨便便的賺很多錢了!

我說: 不是賺錢不賺錢的問題, 而是貨的問題!我們實體才賣多少啊!我辛苦建立的信譽 如果因為這一個貨,人家去複檢。結果查不出來, 打個什麼315 工商什麼的。我的店就直接毀了 我也順帶做網店。這樣搞的話, 我以後還要不要做了。咱們互相理解而理解啦!!(我只有網店,我騙他說是實體加網店)

美女死咬着說 能出證書 不想給我退!

於是我說: 這樣的話 搞的太那個也不好, 這個貨也不影響咱們以後交易!

你一個桌子的貨, 我就看到這3只春彩 其他一看都是A  但是這個春彩 確實叫我沒看出來, 你也沒有給我說這個用拋光粉啊!!

然後我說 不行我帶你去國檢  你去問問


美女死咬着說她肯定能出出來, 瞬間拿了一個證書出來, 沒寫A貨是其次, 證書下面備註就有拋光粉字樣!

 我說 你昨天如果給這個證書給我看, 我是堅決不會要這個貨!哪怕是100塊
 

然後 那個美女看我一直也很客氣。 就叫一個店員跟我去國檢!
 去了之後  國檢說出不了!

他說他能出!!在省級出的!
不過沒寫A貨, 國檢的說。我們這裡不出!如果出也是寫的處理(B貨)字樣!那個人 還給我說  給我出個證書 ,讓我拿走!!!!


我說不是錢的問題 不是證書的問題, 是貨的問題!!我一直賣A貨!我不願意為了這個貨 給我信譽給一下搞沒了!
我也不想抱著僥倖的心理去賣這個貨!不管買家複檢不複檢,我是零售, 我不幹這事, 咱們理解理解, 不耽誤以後合作的(心裡都想,以後是絶對不會去你店裡了, 即便都是A貨)
 

然後就這樣 結束了! 去到店裡 退給我1W2  一分不少!我老公給男的讓煙!!
倆人隨便拉扯幾句!然後我說:這個也可能是你們加工的時候 怎麼搞的!這次雖然不太愉快不太完美。
以後有貨還會來看看的!  老闆倆人笑開顏, 要了個名片 然後錢退給我!直接到拐彎處 給名片扔了!

哎!!!真是長在河邊走, 必濕鞋 ! 最後結局還算可以!解決了! 本來想著不解決,我就找玉器協會 給我幫助了。

這次的時間提醒各位買家賣家!!
 

證書一定要看備註 是否有 拋光粉 或者蠟的字樣! 基本A貨的是不會有這樣的字樣的!
 第二:證書都可以網上查到的! 剛做的證書7--15天不等可以查到!

 備註:

拋光粉是每個鐲子都會做的一道工序!在拋光的過程中 一般的A貨用的就是普通的無色拋光粉拋光粉 在量內, 這個拋光粉是帶色的, 主要為綠色和紫色 
   在拋光的過程中 用有色的拋光粉來對鐲子進行拋光!加量超出本身拋光的量, 要想只要拋光粉 就看鐲子的紋的地方 裂的地方是否有顏色
證書一般也會對過量的拋光粉進行備註 這樣的就是化妝過 時間久掉色
紫色最為多啊
綠色也多 所以說 便宜的貨 ,成色還好 就一定要注意啦
鐲子有蠟 是為了掩飾裂紋,也是證書會出現的蠟的字眼, 就是用量多了!有拋光粉 就是拋光粉用的多了!用的多 就給鐲子本身的天然搞沒了

拋光粉就是比如一件白色的衣服 本身就是衣服,但是用洗衣粉洗 沒什麼變化    但是洗衣粉兌點顏料 就變色了!衣服變色了!
 拋光是翡翠必經之路, 但是過量或者填色 那麼就不是天然了
 

蠟 就像是 衣服皺了, 想給熨平  熨平之後 該是鈕子還是鈕子 該是洞還是洞! 但是 給衣服上面搞點蠟在熨平 那麼洞就不是洞了! 被蠟蓋着了

蠟 也是手鐲完成的一道工序 按照合理的 是給他弄乾淨,而加量太大。 那麼就掩蓋了一些缺點!

大家也不必擔心, 證書上會明顯標明的!  證書 第一網上可以查到! 然後看看證書是否有 蠟或者拋光粉字樣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再說 "葡萄石"

葡萄石  英文名稱: prehnite

像極翡翠的玻璃低藍水
英文名稱: prehnite 。
礦物(岩石)名稱:葡萄石。

物理特性:
 晶系:斜方晶系。
 結晶狀態:晶質集合體,常呈板狀、片狀、葡萄狀、腎狀、放射狀或塊狀集合體。
解理:一組完全至中等解理: 完全解理;中等解理,集合體通常不見。
斷口:參差狀斷口。
 摩氏硬度: 6 ~ 6.5 。
 密度: 2.80g/cm 3 ~ 2.95g/cm 3 。
 其他:具脆性。

化學特性:
 化學成分: Ca 2 Al(AlSi 3 O 10 )(OH) 2 ,可含 Fe 、 Mg 、 Mn 、 Na 、 K 等元素。
化學分類:矽酸鹽。

光學特性:
 常見顏色:白色、淺黃、肉紅、綠,常呈淺綠色。
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光澤:玻璃光澤。
光性特徵:非均質體,二軸晶,正光性,常呈非均質集合體。
折 射 率: 1.616 ~ 1.649( + 0.016 ,- 0.031) ,點測常為 1.63 。
雙摺射率: 0.020 ~ 0.035 ,集合體不可測。
多 色 性:無。
 紫外螢光:無。
吸收光譜: 438nm 弱吸收帶。
特殊光學效應:貓眼效應(罕見)。

鑒別:
 (1)放大觀察:纖維狀結構,放射狀排列。
(2)加熱熔解會發泡,並變成白色玻璃狀
 (3)具白色條痕

優化處理:
 優化處理:未知。

產地及產狀:
 產狀:
  葡萄石是經熱液蝕變後所形成的一種次生礦物,主要產在玄武岩和其它基性噴出岩的氣孔和裂隙中,常與沸石類礦物、矽硼鈣石(Datolite)、方解石和針鈉鈣石(Pectolite)等礦物共生。此外,部分火成岩發生變化時,其內的鈣斜長石也可轉變形成葡萄石。
 產地:
    (1)美國的Massachusetts、Connecticut、New Jersey、Virginia、Pennsylvania、Michigan、Arizona、California等州
  (2)加拿大Quebec的Jeffrey quarry、British Columbia的Bonaparte R.
  (3)蘇格蘭Stirling的Campsie Hills、Dunbarton的Kilpartrick Hills
  (4)法國Isère的Bourg d'Oisans
  (5)葡萄牙的Monte Redondo quarry
  (6)德國Niederkirchen的Rauschermule quarry、Harzburg的Radauthal
  (7)奧地利Salzburg的Habachtal
  (8)瑞士Tecino的St. Gotthard
  (9)意大利的Trentino和Piedmont
  (10)南斯拉夫Vis Island的Komi?a bay
  (11)俄羅斯Siberia的Emel'dzhak
  (12)巴基斯坦Hindubagh的Pastoki
  (13)印度Maharashtra的Bombay和Khandilavi、Deccan traps的Poona
  (14)日本Shizuoka Pref.的Tokura、Okuzure、Naoki,Shiga Pref.的Hiradani
  (15)澳洲New South Wales的Emu quarry
  (16)南非Cape Province的Cradock
  (17)那米比亞Marienthal、Gobabusberg的Tafelkop


從前一般會用來作假翡翠(藍水,晴水,綠水)來賣,近幾年來翡翠價格標升,多了玩家及消費者選擇其他較廉礦石替代,
現在也有自己的市場,種好色正的價格也不便宜,但當然跟真正的翡翠相比,還是比較價廉的!

本人也很喜愛,只是未有閒錢購買,買來鑲介子,鏈咀送女友,老婆都不失為一個平價選擇!
品質一般的價格可以是一粒幾十元,高質的是用克拉計算,有幾十到過千/一克拉的!

要看價格,大家可以上掏寶搵下,我都有想過去拿點回來鑲嵌好賣翠友,等時機再成熟點時再考慮!



葡萄石的顏色有藍綠-綠灰綠-綠 綠-黃綠 黃綠-黃 黃 無色等,千差萬別。而且每種顏色不同的葡萄石也會存在差異。

葡萄石拍照一般情況下,照片對比實物會顯得黯淡無光,完全拍不出葡萄的圓潤色澤。因此諸如淘寶之類的圖片都會進行後期色調處理,

但是這個處理的程度就只能靠商家自己度量了。


以下圖片中的葡萄石顏色算是比較深的了,相同色調的很多葡萄石顏色都是很淡的那種,價格也就相對便宜了

葡萄石的晶體內部都長有纖維狀成簇生長的結構,這是所有葡萄石都存在的現象,這種結構肉眼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

因此,想要購買葡萄石的必須接受這點。


葡萄石的綿裂:
絶大部分葡萄石都會存在綿裂缺陷,顏色越好的產量越少,因此高品質的葡萄石極少,價格也很高了。一般淺色的葡萄石淨體好的還是比較常見的



這種也是藍綠色,不過通過螢光可以看出來,已經是有點點泛黃了















這種顏色算是非常頂級的葡萄石了,正宗的藍綠色







20080120_0e48273c9a6833fd6f4614WG1loGoehI








這種葡萄石就屬於黃綠色的範疇了














當然了,還有純黃色的葡萄石














很多葡萄石顏色都是很淡的那種,價格也就相對便宜了

















就個人接觸的圈子來說,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葡萄石戒面。原料是來自非洲的馬達加斯加(馬島)
打磨加工方面,葡萄石主要還是泰國工藝吧,算是很上等的工藝了,這個葡萄石的螢光和打磨加工的形狀有非常大的關係

葡萄石的晶體成色:
現在人人都追求完美,都要全淨體的,但是對於葡萄石來說,很難界定全淨這個概念,因為葡萄石的晶體結構中就含有纖維狀的生長紋,
不論多麼頂級的葡萄石,生長紋必定是存在的。這點也是很大眾化的鑒定葡萄石的依據。因此,我認為,個人自用的葡萄石完全沒必要去做鑒定證書,看一下生長紋就能確定了,何必花冤枉錢呢。



在藍色的葡萄石中間,經常能看到一些彎彎曲曲的黑紋(一般都是正面,其他方向的倒沒怎麼關注哈),其實就是生長紋,這種不仔細看沒問題。當然了,個人要求完美的就別考慮這種了


試着拍了兩張圖片,效果不盡人意,勉強看看吧。這個吊墜上面可以看到,從正面到背面有纖維狀的散射生長紋,第一張螢光部位還是比較明顯的

生長紋有粗細之分,細的用肉眼幾乎看不出來,需要借助光線才能看出端倪,粗的就非常明顯,整個看起來就類似綿了。
有的粗的生長紋在特定角度看,是呈現黑色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