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BC貨圖集+簡介

高B辨識    (轉自百度吧)

A貨買貴了不算差,花A貨的錢買了個B+C,那可是追悔莫及的,現在B貨工藝也比較高!

在某寶有一不算JS的JS,,公開正名叫高B貨,都是幾十元,個人感覺不算高B,高B價位也要加0了吧。

但是小白看起來估計也有點迷惑吧!所以特地貼圖給大家看看,啥叫比較容易看出來的,正兒八經的B+C,貌似都是自然光下,不像教學圖那樣的仙。

大家一起學習進步!


 

翡翠B貨的製作工藝越來越高超,目前有種高檔B貨是用鈉米級的充填材料製作,其光澤,透明度足以亂真。因此,對翡翠的鑒定就顯得非常重要,以下列出翡翠B貨的鑒定特徵:

步驟/方法

1光澤:翡翠A貨表面經拋光後,平整如鏡,具較強的反光性,為玻璃光澤。翡翠B貨經強酸鹼浸泡處理後,結構疏鬆,表面見溶蝕坑,產生漫反射,呈麻面光澤;翡翠B貨充膠之後表面為樹脂光澤,無靈性;翡翠B貨充膠之後再拋光,在充填的凹坑處仍可見樹脂光澤光斑,整體呈樹脂光澤與玻璃光澤混雜。

2顏色:翡翠A貨顏色自然、有層次感。翡翠B貨的顏色是本色經去後形成,鮮艷泛黃。由於翡翠結構被破壞,內在光學性質發生了改變,翡翠B貨的顏色分佈無層次感,混飩一色。

3結構:製作翡翠B貨的翡翠原料,一般為含雜質較多且結構鬆散的翡翠,受到強酸強鹼浸泡腐蝕後,有部分物質帶出,在表面及內部沿礦物晶體間形成溶蝕,產生內部的連通式裂隙和表面水渠網,內部裂紋為鋸齒狀的張裂紋。在透射光條件下,可見內部縱橫交織的裂隙,嚴重影響了通透性,在反光條件下,表面的溶蝕凹坑或網紋清晰可見,失去了翡翠原有的玻璃光澤。

4氣泡:充膠的翡翠B貨在表面層或裂隙處的膠體可見殘留氣泡。

5雜質:翡翠A貨經放大觀察,有時見黃色、褐色、黑色的雜質;翡翠B貨相對純淨,找不到雜質。

6螢光性:翡翠B貨有均一中等的黃綠色、藍綠色螢光。

7熱反應:翡翠A貨800℃以下不熔融,充膠翡翠B貨加熱200-300℃後發生碳化。

8密度:理論上翡翠B貨密度比A貨略輕。

還有一種不算B的B 用拋光粉上色 這個是可以出證的 就是購入價你就要大大的吃藥了 多見於商場和比較內斂低調的JS!

翡翠顏色的體現形式有一下幾種:

1.自然色:不管是翠綠色還是褐紅色,其顏色的富存狀態均是在硬玉晶體內部成色。顏色是以整個顆粒狀態、脈狀或不規則狀態分佈,有透明感,分佈比較自然。

2.次生色:顏色的產生是在成玉之後形成,其分佈規律主要是在縫隙間或礦物顆粒間分佈,受縫隙的控制,呈網狀、片狀、浸染狀,顏色分佈不均勻,不具結晶狀態。

3.表層色:是一種人工浸染色。有兩種情況:一是在翡翠的表面涂一層有色的物質,像綠漆,使翡翠看起來鮮艷漂亮(如圖1所示);二是在翡翠的近表面浸入一些有色物質,像拋光粉,從而使白色或色彩不鮮艷的翡翠增色。這兩種處理的顏色很容易還原褪色。


綠色拋光粉主要用於淺綠體色的翡翠表面,使原本綠色色根附近的綠色面積增加或使原本不是很濃的綠色色根部位顏色加深(如圖2所示)。



藍色拋光粉主要用於體表顏色近於白色的翡翠表層裂隙中,使藍色拋光粉通過表面裂隙滲入翡翠內部,以仿“飄藍花“翡翠(如圖3所示)。

紫色拋光粉主要用於原本為淺綠色的翡翠表面,使淺綠色翡翠體表面蒙上一層淡淡的紫色,以仿 “春帶彩”翡翠(如圖4所示)。

紫色拋光粉也可用於原本為淺紫色的翡翠表面使淺紫色顏色加深(如圖5所示)。


在在X寶上更有一些打着拍賣的口號來出售,撿漏,感覺很有可能。

紫色的翡翠。底子又細,種又好,紫色也很艷麗。還有國家出具的權威質量證書,完全不能想像的低價,幾萬的翡翠,
現在您只要幾百元就可以拿走了,真是天上掉餡餅了,很美吧。

眼前這條是國家出具A貨證書的項鏈,證書也是真的,網上可查。


這是在淘寶上發現的新型詐騙方法,大家可以注意備註欄裡面有一項:樣本表面可見紫色拋光粉。很多人可能會不注意備註欄裡面的內容,或者根本就不太懂備註欄裡面的寫的是什麼意思。

只要看到標註的是國家權威的證書A貨項鏈,相信在這裡很多人被夢到了,包裹一些行家也會看走眼,建議大家以後購買高價翡翠的時候需要謹慎,理智,沉着。鑒別的方法目前我瞭解有2種:

1.使用染色拋光粉的翡翠一般情況下只要是通過強/冷光源下肉眼仔細觀察或顯微鏡下觀察樣品,即可發現殘留痕跡。存在鮮艷顏色拋光粉的樣品在肉眼觀察時局部可見到顏色集中呈點狀、網狀和片狀分佈於翡翠表面的微裂隙間並延裂隙集中處大量散開分佈等特點來鑒別區分。

2.就是看證書備註欄是否有:“樣品表面可見XX色拋光粉”

以為在豪車裡拍攝就能把B拍成A嗎?沒有用的,像這樣的B,就如漆黑夜裡的小燈籠那樣醒目。(






螢光邪,無色根,花浮於表面,膠樣光澤,反光短。



 結構鬆散是必須的,反光異常也是必須的異常高端的染色很容易看出來,小白也不會信,
但是就一個白底,或者飄一絲綠的,就很容易讓人在心裡上當。






















這種也是B嗎?

是的BINGO! 是不是很A啊,注意反射光澤,畫圈位置,光圈斷了,如果一定要我說的話,鐲子這樣圓弧度的翡翠,光線反射應該很整齊,因為密度一直,但是bc貨因為腐蝕注膠,導緻密度不一樣,所以光的反射角度就多變了,不整齊劃一。


最簡單的四種辨識法

一,看翠性(蒼蠅翅)白斑(蒼蠅屎)黑點。

二,看內部結構,一般不是特別高價的翡翠裡面都會有最基本的組成,組織結構緊密不鬆散,有棉絮之類的翡翠特徵(網狀棉除外,有可能是馬來玉(假的)。

三,放大鏡看表面是否有坑坑瓦瓦的,要記住,衣服或者布擦乾淨表面,不要留指紋和汗液,在弱光源下反覆看看是否有比較密集不自然的坑,像烏龜背上的紋路,叫龜裂紋(如果有,恭喜你,可能是B+C貨)行話叫洗過澡的,就是在強酸下,洗過。

四,採用強光源照射固定好的翡翠,濾色鏡緊貼眼睛來觀察。 染色翡翠幾乎都因含綠色有機染料而在濾色鏡下呈紅色,只有在使用特殊染料的
情況下不顯紅色。天然綠色的真翡翠在濾色鏡下無變化,染色翡翠幾乎都呈紅色,

因此使用濾色鏡鑒別它們非常有效。

其實一般買翡翠帶三樣,一個強光手電,一個20倍放大鏡,一個查爾斯濾色鏡,用我說的辦法,就絶對保真了。
東陵玉,河南玉,馬來玉和B+C充斥市場,用排除法,就能得到真正翡翠,翡翠的真實感可以去珠寶店裡感受一下,那種冰冰涼的感覺,和3.33的密度重量和1.66的折射率,你看幾次就能和其他玉石分辨出來了。

實在不行,讓賣家寫個,不是天然翡翠A貨,假一賠十,然後去檢測,買到假的你也賺到了。
小白簡單易行的幾點,最靠譜的還是看中的好貨直接去有鑒定處的地方交易。
一般當地賣翡翠集中的地方附近,會有鑒定機構。


大家注意,有龜裂紋的一定是B,但是,沒有,也不一定就肯定A哦!

龜裂紋和拋光也有關係,A貨也會有紋,叫橘皮紋,下面有講解,和蒼蠅翅是一樣的,典型分辨翡翠的紋路。


1. 龜裂紋、表面剝落和大量沙孔是B 貨在製造過程中的必然產物。由於價格便宜, 常常拋光不良, 便給人們留下B 貨一定有龜裂紋的錯誤印象; 如果想賣個好價錢, 仔細拋光, B 貨也很有可能沒有龜裂紋, 沒有表面剝落, 也很少有沙孔;

2. 有龜裂紋的可能是B 貨, 但是沒有龜裂紋的也有可能是B 貨;

3. 良好拋光而沒有龜裂紋的B 貨, 經歲月的洗禮, 表層膠質老化, 出現龜裂紋是可以理解的;

4. 粗糙豆種A 貨, 晶種鬆散, 也可能有龜裂紋等產生, 但不能就認為其為B 貨翡翠;

5. 染色C 貨和B+ C 貨也有龜裂紋。在玉市上, 肉眼看見龜裂紋時, 可當做B 或C貨購買。而對於沒有或很少有龜裂紋時, 反而要小心。


其中處理翡翠和仿翡翠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染色不是只侷限於翠綠色,而是向灰綠色、藍綠色、飄藍花局部染色的方向變化。翠綠色染色人們已經是屢見不鮮,較易區別;但灰綠色、藍綠色和飄藍花局部染色的是模仿油青種、藍水種和飄藍花翡翠,則是鮮為人知;而且由於該類天然翡翠本身就屬於中低檔翡翠,價值不高,人們對此類翡翠的處理品種警惕性也不會太高,因此最容易上當受騙。
如何才能用最簡易的方法來區別此類翡翠真假呢?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恰恰是此類處理的翡翠,包括類似的仿翡翠石英岩,通過查爾斯濾色鏡的觀察,顏色會發生改變!

因此,可以利用查爾斯濾色鏡有針對性地對處理翡翠及對應的翡翠仿製品來進行簡易的判別:在聚光手電筒的照射下,通過查爾斯鏡觀察,仿油青、藍水種的B+C翡翠在有色部位顯示暗紅—紫紅色調(如圖)

仿油青、藍水種的B+C石英岩在查爾斯鏡下觀察同樣也會顯示暗紅—紫紅色調(如圖),而天然的油青、藍水種翡翠在查爾斯鏡下觀察是不會變色的。該方法既簡便又實用。

 

 

橘皮紋是由於硬玉晶體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差異造成,蒼蠅翅是由於硬玉晶體的解理面反光造成的。。。

這兩者都是翡翠的鑒定特徵,但不同種水的翡翠,這些特徵的可見程度不同,豆種、粗糯種的翡翠上,就很容易看見蒼蠅翅,而種細的翡翠上,就不容易看到。。。 老油青種上往往橘皮紋明顯,但蒼蠅翅不易見。。。 另外,橘皮紋還跟翡翠的拋光工藝有關。。。

橘皮紋容易被煮蠟工藝掩蓋


來玉也常被人們稱為馬來西亞玉,呂宋玉等。是一種人造仿翡翠製品,主要礦物為石英,為純石英或石英晶體熔化加入着色劑而製成。硬度6.5~7,比重2.65,折射率154。是1988年在泰國、緬甸及我國雲南邊境一帶開始流行。開始時許多人上當受騙,有些人為馬來玉傾家蕩產。銷路不錯,到中後期不法商人把綠色石英岩、澳洲玉、東陵玉及綠色玻璃通通稱作馬來玉了。用肉眼可準確判斷。市場上常出現一種被各商家稱為“馬來玉”的玉石,它主要是由石英岩染色而得,主要是翡翠的廉價的仿製品,國家標準上規定的命名為石英岩(染色處理)或染色石英岩。它的外表酷似高檔的翡翠,具有玻璃光澤,半透明,一般為老艷的綠色,在透射光條件下可看到如綠色蛛網一樣漂亮的翡翠,價格便宜的只有百八十元,着實讓人心動。因為最初出現時聲稱來自馬來西亞,所以人們稱馬來西亞玉,簡稱馬來玉,又稱馬來翠,也有人稱為馬來玉“準玉”或“依莫利石”,確切名稱應是人造澳玉或人造綠玉髓。這就是目前有很多人誤認為是天然的高檔馬來玉。
步驟/方法

1肉眼觀察,馬來西亞玉的顏色過於鮮艷而十分不自然。
2馬來西亞玉的比重為 2.65,遠小於翡翠的比重 3.24 ~ 3.43。
3馬來西亞玉的平均折射率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為低。
4在查爾斯濾色鏡之下顏色不會變紅色,但在十倍鏡下可觀察到染色劑存在,即顏色很浮,是染色的現象。
5另外我們可以從雕工,顏色等方面來進行辨別:
1.雕工:由於馬來玉是石英加工而成(脫玻化玻璃),質地疏鬆,結構染色時已經被破壞,不如天然翡翠的韌性和密度好,經不起吊磨機的轉速雕刻。所以馬來玉是雕刻不出高浮雕和圓雕的,雕工很平面,天然翡翠吊墜的雕工是,凹凸有致,能以雕工來展現翡翠的靈性。這是馬來玉不能比擬的。
2. 馬來玉因為是石英染色的,所以在透光下,沒有翡翠的結構特徵,沒有翡翠中綠隨黑走的特徵,顏色很呆板很邪。翡翠的顏色,是有色根的,整體感覺有靈性,仔細看的話可看出細小的晶體,這是翡翠獨有的特徵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上面圖1-4的是馬來玉,下面圖5.的是翡翠A貨,是不是像雙胞胎似的?大家仔細比對吧,橘皮紋看到了沒?
還有,有很多的誤區,大家都說真的翡翠是可以划動玻璃而無傷的,說法是這樣的說法。

但是要注意,這僅僅是硬度的問題,一塊石頭,玻璃,馬來玉都是有可能划動玻璃的,所以不能以划動玻璃作為判斷是不是翡翠的依據。
以莫氏硬度為基準,最高為10級。
一般來說玻璃的硬度在5-6左右。
翡翠的硬度通常是在7.8-8.5之間,
硬度6.5~7

所以結論是馬來玉也是可以劃玻璃的,所以很多人上了它的當。


什麼是翡翠的色根?   

在綠色翡翠或其他顏色的翡翠成品或翡翠原料中,經常可以看見一點狀或者是條帶狀的,顏色比較深一些的顏色(如綠色),慢慢漸變過渡到相對較淺的顏色,這類顏色深一些的顏色就稱為色根。

一般可以這樣認為,翡翠的顏色比較集中的地方稱為翡翠的色根。色根的色調有多種,藍色、綠色、黑色和紫色,在成品翡翠首飾上,由深綠慢慢過渡到淺綠色的這種,也被理解為色根。色根在賭石中經常見到的一個詞——癬,是同一種東西,只是顏色非常深、面積大的叫做翡翠的癬,面積小的叫色根雲露狀的色根  
翡翠的色根是翡翠中顏色聚集在一起的現象,可呈細絲狀、帶狀、雲露狀、點狀、塊狀、片狀等。色根除了有絲狀、帶狀、團狀等形狀外,還有其他兩種表現形式:
一、在翡翠中,如果色根分佈十分均勻,看上去整個翡翠都是綠色的,感覺就像是翡翠肉質本來的顏色一樣,也就是顏色跟底色幾乎一樣,如芙蓉種翡翠;
二、但如果翡翠的色根過度集中,就會形成顏色很深的條帶或斑點,行話中常稱之為".癬"。

絲狀色根(玻璃種翡翠) 翡翠原石中的癬

深綠色向淺綠肥色過渡的色根 團狀色的色根(金絲種翡翠)

翡翠都有色根嗎?   有些翡翠有色根有,有些翡翠則沒有色根。如龍石種,芙蓉種翡翠、滿綠高檔的老坑玻璃種翡翠的顏色非常均勻,顏色跟底色幾乎一樣,所以是看不到色根的。有經驗的專家能通過色根來辨別翡翠的品質好壞真假,但是不是所有的翡翠都表現出有色根的。通常有這麼幾種情況下是看不到色根的:
色根的分佈均勻,顏色也表現得十分均勻的,看不出有顏色深淺的過渡,如芙蓉種,高檔滿綠的翡翠是看是不到色根的。
顏色融於翡翠的底色,顏色已經不像白底青那樣看得出色與地的界線,比如說龍石種,這樣也是看不到色根的。

色根分佈對翡翠品質的影響:色根據分佈越多越好,越細越好,越均勻越好。翡翠色根分佈越細越均勻,則給人的感覺是翡翠的顏色和翡翠的肉結合在一起,或者說就是翡翠肉的顏色,這樣的翡翠價值就很高。色根漸變對翡翠品質的影響:翡翠的色根慢慢過渡比較較好,不能瞬間過渡。色根慢慢過渡,則色根擴散得較均勻,看起來賞心悅目。如果色根瞬間過渡,一邊顏色淺,另一邊顏色深,則色根出現得太突然,看上去像是"瑕疵"一樣。翡翠C貨有色根嗎? 翡翠C貨的顏色看起來浮,沒有活性感,顏色分佈雜亂,顏色的過渡不均勻。翡翠C貨在人工加色部分是沒有色根的,而天然顏色部分可能會有色跟。
首先,C貨翡翠是A貨翡翠經過顏色的處理得來的,如果在對有色根的A貨填充色料,是可能將色根保留下來,只是又有增加的顏色混合在一起。 其次的一種應該說不算是色根,但往往被誤認為是色根,即C貨翡翠因色料聚集在翡翠縫隙中所形成的絲狀色,這不像網狀色那樣密集連續,但往往能混淆人們的視覺,讓人摸不清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