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流嘢! (圖片參考)





如意是B+C,過驗鈔筆有螢光很明顯。

 無事牌漂白沒填過色。表面被破壞。過驗鈔筆螢光不明顯
染色馬來玉(沒翠性可言,光澤不對)
高B翡翠
靠右邊的綠色一段,不是那種自然過渡的綠吧
白色部分簡直是慘白,綠色部分色浮,像一層綠霧包裹在手鐲外層
圖片看是老油綠的手鐲,但它壓根不是翡翠
 但也是天然的玉石,當然也不是岫玉,實是藍田玉,外行就被忽悠了,真像高冰,太透了,就是軟了些,容易磕壞




染色的叫C,染得色,色浮,感覺不真實,不自然與底子界限明顯,感覺就像是浮在底子上的,而不是長在上面!
下圖是A可以對比一下!



明顯種水不符,那麼好的化地糯種,水頭這麼差,怎麼可能是A。
膠感不是這個感覺的





流嘢!

(如果用買A的價錢買到流嘢B,C,D,真係粗口都想出埋!)
為了blog友更容易分辨出流嘢之特質,我會在網上找多些別人買到B,C,D翡翠的圖片,
等大家及自己也可以參考下!

一般的鑒別方法。

1,種水不符。
2,色浮,色邪。
3,有螢光,發紫色或藍色。
4,光澤不對,蠟光。
5,反光比較散。
6,結構渾濁
7 , 表面有酸蝕紋現象










B+C











玻璃 (有氣泡)

“桔皮紋”和“酸蝕紋"

“桔皮紋”和“酸蝕紋

如何正確識別“桔皮紋”和“酸蝕紋”?

這在鑒別翡翠A貨、B貨和B+C貨過程中顯得相當重要。但要正確區分和識別“桔皮紋”和“酸蝕紋”也並非易事,首先還得從翡翠的“桔皮紋”和“酸蝕紋”的真實含義說起。
 一、“桔皮紋”和“酸蝕紋”的概念
 “桔皮紋”是指翡翠在拋光平面上,通過反光面觀察,會看到一個個的凸起與凹陷的特徵(圖1)。“桔皮紋”是由於在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集合體中,每個硬玉礦物的取向大小不同,會導致在同一面上的各個硬玉礦物的硬度有微小差異,拋光時硬度稍高的顆粒會微微凸起,硬度稍低的顆粒則會微微凹陷,就形成了一個個連續、平滑起伏的凸起與凹陷。

 圖1 翡翠的“桔皮紋”


 “酸蝕紋”是翡翠經過強酸浸蝕和注膠以後,由於強酸的腐蝕作用,導致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顆粒界限和和微細裂隙被打開,導致在翡翠拋光的表面出現了大大小小的不規則網格狀紋路,紋路往往是反映了每個細小硬玉礦物顆粒的界線和微細的裂隙(圖2),由於類似於不規則的蜘蛛網紋(圖3),也被稱為“蜘蛛網狀酸蝕紋”。
 
2 翡翠B+C貨的“酸蝕紋”

 
圖3 蜘蛛網紋
 二、 “桔皮紋”和“酸蝕紋”的觀察特徵
 “桔皮紋”體現的是一個個凸起和凹陷,但每個凸起和凹陷之間又是平滑過度的。 “桔皮紋”在拋光的平面上通過反光面觀察比較容易觀察到,尤其是反光面光影的明暗交界位置上最為明顯(圖4)。觀察翡翠“桔皮紋”時,眼光盯住反光面明暗交界位置,輕輕緩慢轉動翡翠,就會看到明暗交界位置光影出現此起彼伏的變化,這就是“桔皮紋”的特徵表現。



圖4 翡翠的“桔皮紋”在光影明暗交界的位置比較容易觀察到
 大部分的翡翠,尤其是質地粗的翡翠,在光滑的平面上肉眼都可以觀察到“桔皮紋”特徵;質地細膩的翡翠“桔皮紋”表現為類似人體皮膚上的毛孔一樣,體現為一個個光滑、分佈均勻的細小的凹坑(圖5),有的需要通過放大鏡才能觀察到。


圖5 質地細的翡翠“桔皮紋”表現為一個個光滑的凹坑

 “酸蝕紋”表現的是細小不規則的網格狀裂隙狀紋路,也需要在翡翠的拋光面上通過反光觀察才能看到。觀察的方法不同,表現的形式也不同:
 1)在反光的亮面上觀察,“酸蝕紋”表現的是網格狀的細小裂隙紋路,裂紋互相貫連,相互交錯,體現了一個個硬玉礦物集合體的輪廓;
 2)在反光面的明暗交界位置的暗域一側觀察,“酸蝕紋”表現為一些類似蜘蛛網紋路的網格狀白色細線,所以又稱為“蜘蛛網紋”(圖6)。




圖6 翡翠B+C貨的“酸蝕紋。上半部分光亮的部位表現的是網格狀的細小裂隙紋路,下半部分明暗交界位置表現的是系白線網狀“蜘蛛網紋”
 另外,肉眼觀察翡翠的反光面,“酸蝕紋”也是表現為網格狀縱橫交錯的白色細線,即“蜘蛛網紋”;而放大鏡下觀察,則多表現為細小貫穿的裂紋狀“酸蝕紋”。
 三、“桔皮紋”和“酸蝕紋”的表現特徵
“桔皮紋”由於是由翡翠中硬玉礦物集合體的軟硬差異在拋光面上體現的,所以不論在翡翠的A貨還是翡翠的B貨和B+C貨之中都會出現;“酸蝕紋”是翡翠經過強酸浸蝕以後出現的特徵,所以只會出現在翡翠B貨和B+C貨之中。
 在翡翠A貨、B貨和B+C貨中, “桔皮紋”和“酸蝕紋” 的特徵表現各有不同:
 1)翡翠A貨:只會出現“桔皮紋”,不會出現“酸蝕紋”特徵。因此,翡翠A貨的“桔皮紋”表現為每個凸起與凹陷的上下起伏的紋路比較圓滑流暢,看不到之間有什麼間隙與裂隙隔閡。
 2)翡翠B貨和B+C貨:可以同時見到“桔皮紋”和“酸蝕紋”現象,但在 “桔皮紋”的每個凸起和凹陷的界線都被“酸蝕紋”的紋路所隔開。在翡翠B貨貨B+C貨的反光平面上觀察,往往肉眼可以見到“桔皮紋”特徵,但在放大鏡下觀察, “酸蝕紋”的特徵就比較明顯了。
 3)“桔皮紋”只出現於人工拋光的翡翠中。需要注意的是,“桔皮紋”只會在人工拋光的翡翠製品中見到,機器拋光的翡翠製品中不會出現“桔皮紋”特徵。
 所謂人工拋光,是靠人工通過布輪、毛刷進行的手工拋光,一般手鐲、手玩件、擺件和中高檔翡翠掛件都是人工拋光的。人工拋光的翡翠製品不論是翡翠A貨還是翡翠B貨和B+C貨都會出現“桔皮紋”特徵。
 而機器拋光是利用拋光震機將翡翠製品和拋光磨料一起,通過機器振動和拋光磨料的摩擦來進行的拋光(圖7),一般用於一些天然低檔次、超聲波雕刻的如觀音、佛、貔貅、如意和玉扣等翡翠A貨的小件掛件製品中,以及大部分的翡翠B貨和B+C貨掛件的拋光。


圖7 振動拋光機及磨料
 機器拋光的翡翠A貨表面出現的是一個光滑平整的平面,既沒有“桔皮紋”,也沒有“酸蝕紋”;但機器拋光的翡翠B貨和B+C貨儘管拋光面也比較平整,但仍然會出現“酸蝕紋”,這是區別於翡翠A貨的關鍵(圖8)。



圖8 機器拋光的翡翠A貨(左)表面光滑平整,看不到“桔皮紋”,翡翠B+C貨(右)可以看到“酸蝕紋”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大部分翡翠B貨和B+C貨掛件為了節省加工成本,一般都是利用機器拋光,所以在表面上只會看到“酸蝕紋”,看不到“桔皮紋”。但在一些雕刻精緻、人工拋光的翡翠B貨和B+C貨中, “酸蝕紋”和“桔皮紋”可能都會出現,需要注意。
 4)起高螢光的B貨、B+C貨翡翠會出現明顯的“桔皮紋”。一些高注膠、起高“螢光”,仿冰種、玻璃種的B貨和B+C貨翡翠(圖9),由於注膠比較多,拋光後表面比較光滑,看不到酸蝕紋,反而“桔皮紋”會比較明顯(圖10),應以其在凸出部位會出現藍白色“螢光”(亮光)、結構比較粗等特徵來加以區別。


圖9 高“螢光”注膠翡翠B+C貨觀音




圖10 高“螢光”注膠翡翠B+C貨觀音的“桔皮紋”,未見“酸蝕紋”
 5)注意拋光不好與酸蝕紋的區別。翡翠A貨如果拋光不好,會在表面留下一些坑點和紋路,與“酸蝕紋”十分相似,經常會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和B+C貨的“酸蝕紋”。
 拋光不好留下的坑點和紋路分佈不均勻,紋路相互連不續性,主要是集中在不易拋光的部位,如翡翠製品的凹陷部位和溝槽部位,在容易拋光的突出部位則不會出現(圖11)。


圖11  翡翠A貨出現的“桔皮紋”和拋光不好出現的局部坑點
 翡翠B貨和B+C貨的“酸蝕紋”紋路和坑點是連續的,互相穿插成網格狀,且分佈均勻,不論是在拋光面的凹陷部位還是在凸出部位都會出現(圖12)。


圖12 翡翠B貨出現的均勻分佈的坑點狀“酸蝕紋”

 6)注意注膠與浸蠟的區別。翡翠A貨製品經過拋光以後,往往都放到熔化的石蠟中浸泡幾分鐘,經過浸蠟的過程,會使翡翠的表面細小的裂隙中也充填有石蠟;充填於裂隙中的石蠟石蠟的光澤要比翡翠明顯暗一些,有時也會比較明顯,往往會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和B+C貨中充填於裂隙中的有機膠(圖13)。簡單的區別可以用一根牙籤或鋼針,輕輕撥劃翡翠的裂隙,如果出現的是粉末,那說明是石蠟,是翡翠A貨的;如果出現的只是一條刻劃痕跡,說明是有機膠,是翡翠B貨或B+C貨的。因為石蠟比較軟,刻劃將出現粉末,有機膠塑性大,刻劃時只會形成一條痕跡,不會出現粉末。


圖13 翡翠B貨裂隙中充填的有機膠,光澤偏暗

 7)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中,也會出現類似“酸蝕紋”的特徵。豆地、干白地、狗屎地等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包括一些質地粗的紫羅蘭翡翠(圖14),由於硬玉礦物集合體結晶顆粒粗、結構鬆散,儘管拋光以後,顆粒集合體的相互界線也會表現出來,與“酸蝕紋”相差無幾,極易被誤認為是翡翠B貨(圖15)。遇到這樣的情況,需要結合如光澤、透明度、絮狀結構等其他方面的特徵來加以鑒別。

 
圖14 質地粗糙的天然翡翠觀音



圖15 質地粗糙的翡翠A貨出現的類似“酸蝕紋”的硬玉礦物顆粒界線

 四、結束語
 翡翠的“桔皮紋”和“酸蝕紋”看似簡單,但裡面深藏着豐富的內涵,不同的翡翠,“桔皮紋”和“酸蝕紋”的表現特徵也會有所不同,需要正確把持,區別對待。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正確區分翡翠的A貨、B貨和B+C貨。
本文發表於《中國寶玉石》雜誌“胡博士信箱”欄目。經作者同意,在深圳珠寶諮詢網(www.zbzixun.com)發表,其它媒體、企業、團體或個人轉載或以任何形式部分或全部使用,必須註明作者和出處(www.zbzixun.com),否則屬侵權行為,作者和本網站有權採取法律維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