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翡翠會變的"秘密" (轉)

翡翠會變的秘密(轉)

南方地區空氣中的濕度高,水氣大,翡翠的失水較北方要緩慢得多。

記得三年前民仁福店展示了些翡翠的原料當做樣品專門給顧客講解翡翠A、B、C貨用。其中有一塊厚的片料,細糯種,

帶黑癬的墨綠色,片料上當初沒有綹和裂,經放置了兩年多後,有次在給顧客講A、B貨時無意中發現它上面出現白色

的細裂紋,這就是在北京空氣乾燥失水後的現象。    由此我們告訴顧客在玩翠、收藏翡翠時要注意保養,切記不要在

太陽底下暴曬,另外最好的保養即是佩掛在人身上,可貼著皮膚也可隔着衣服,即謂“人養玉”。就是把翡翠置在一個相

對溫暖濕潤的小環境中,人體是最好最理想的“設備”。人體的恆溫和散發出略帶酸性的水氣、油漬即會通過晶隙的孔道

滲透、補充翡翠已失去的水氣,從而滋潤涵養了翡翠使其潤澤起來,也使它逐漸變得透明起來。有時翠因材質變透明後

原本有的顏色變淺(相對而言),有的又會變深,就像有色衣服濕了水後顏色變深一樣,如果材料本身就含有致色元素

,那麼在恆溫和略帶酸性水分的作用下致色元素被進一步氧化,那時我們就會看到奇特的“長”色現象.
翡翠的質地分成五大種類:一、玻璃種;二、冰種;三、蛋清種;四、細糯種;五、豆種及更粗大顆粒晶體的種,

五種的晶隙形成的晶隙孔道由極細微極細微的玻璃種到又大又粗孔道的豆種。豆種的晶體結構相對玻璃種的要疏鬆

得多,據我的經驗來說要把豆種的飾品“養”出來,使它變成半透明的感覺是十分困難的事。“養”它可以使它潤些,如

果不“養”它則“迅速”變干,失去原有的潤感,時間再長就會出現許多毛病。豆種材料晶粗,在加工雕刻時也只適宜做

粗線條的東西,做不了精緻的雕刻,所以它不能作為收藏之用。然而,細糯種、蛋清種、一般冰種材料的翠飾品在

人的養護下變化會很快,數月裡就可以看到這樣那樣的變化,細糯向蛋清發展,蛋清向冰種發展,一般冰向近似玻

璃的感覺發展,這種變化將低一檔次的質感帶到高一檔次的質感上去。當然這種變化不是翡翠本身種質上的變化,

只是在有水氣的滋潤後,使其在視覺感觀上有了變化。因此作為真正的收藏傳世,則要挑選冰種、玻璃種的東西。




自然界原本冰種、玻璃種的東西稀少,近年來,冰種和玻璃種的飾品價格也就上揚。自然界造物就是那麼神奇,

水清則無魚,有了冰種和玻璃種,上面就很難掛有翠色,有顏色的則種差的很多,種色俱佳的是翡翠中的極品。


blog 者後話!

對於個人睇法上面所說的都贊同,只是有一點有點分歧,本人玩玉資歷不高,怕教錯別人,只能說出來,跟大家分享,
冰種跟玻璃種,種老的當然密度夠細,但種比較新的,未必一定比糯種細,,不要誤會透明玉質的,必是種老的,只是因為水石關係
糯種雖然玉質不算很細,,但老糯種都可以是密度很高的,!

肉質是玉件內的細胞(比喻為波子),種老與否(是波子排列是否夠密),透明度(要分玉質是否細,再來是山料/水料/半山水料及致色原及綿絮的影響)
如果豆種跟冰種的玉件肉質密度排列相同,你會看到波子與波子之間的空隙(三粒波子,像三角型排列),何種為大何種為細,
當然種老,玉質細的是最好,但如果冰種排列得不夠細密而,山料剛好相反,所以買玉要多方面去睇,翡翠最貴的,我們都知道
是好東西,但很多平民根本只能看,而我們能買得起的,很多時都是有不同瑕疵的,我們需要懂得衡量,懂得自己需要甚麼,
一件中下價玉件(幾千的),放到不同人手裡,能看見的價錢都不一樣,可以低三四成或高五六成!

大家自己思量一下,如有不對,請多多包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