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鐲:
內圈圓,外圈圓,條桿圓,因為講究圓圓滿滿,所以稱為福鐲,也叫圓條鐲。
這種鐲子極為經典,流傳已久,講究精圓厚條,莊重正氣。鐲子大小要正好,不能像現在的鐲子那樣卡在手腕上。鐲子適合各種玉種,但是儘量要有色,特別除外無色玻璃種,因為鐲子式樣已經正統,一點顏色也沒有會像玻璃的,另,厚條鐲也不顯玻璃種的好透明度, 福鐲相對費工費料.
二、平安鐲:
內圈圓,外圈圓,條桿從弓形到半圓不等,因為內圈磨平,稱為平安鐲,也叫扁口鐲,就是現在世面上90%以上鐲子的式樣。
這種鐲子出現的晚,算是現代的發明,好處是省工省料,內圈貼腕,但是內圈打磨一定要好,不然磨粗了手划不來。這種鐲子百搭,任何玉種玉色都有
三、貴妃鐲
內圈扁圓,外圈扁圓,條桿從弓形到圓形不等。鐲形講究剛剛好貼合手腕(戴和脫都要費勁),相傳這種形狀是楊貴妃發明的,所以叫貴妃鐲
鐲型勝在別緻,玉料也講究艷麗,顏色一般要上乘。其實貴妃鐲的出現就是因為顏色,據說是一開始鐲型做成橢圓是因為要湊玉料上的顏色分佈,不得不如此,沒想到倒流行了。
四、(南工)美人鐲
蘇工講究精細,美人鐲是釧的變種,雖然也是內圈圓、外圈圓、條桿圓,但是條桿直徑極細,基本是現在鐲子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因為照顧到南邊女孩子手小,鐲子重了很累;反而內圈直徑偏大,戴着要鬆垮垮落在手腕上,才是吳娃越女的風韻。
美人鐲勝在嬌俏靈動,但不在貴重,所以一般不用太好的種色,大概種在糯以下,色也不用滿,要一抹綠或飄花或一抹紅(一抹紅的更好)為佳。很多單手帶一對,起手處環珮叮噹。
可惜的是,這種鐲子形式也不多見了。
五、方鐲:
講究大氣,工上常用方型稜角,多於用在男人所帶的手鐲,女鐲也有,相對比較少。暫時通通歸為方鐲
1、內圈圓,外圈圓,條桿是矩形的。
2、內圈圓,外圈八邊形,條桿也是類似矩形的。
3、竹鐲,這個是在將鐲子刻成竹子形狀,有竹枝、竹葉和竹節做裝飾,如果將一管竹子彎成一圈,繞在手腕上。南方也做這種竹子,但是往往做成圓的,但是北方常在竹節處做出稜角,可做八節(就是八邊型)、九節(九邊形)和十節(十邊形)。一般年紀較大的女性佩帶,節同女子守節。
北工竹節鐲常用白地青的,講究“清白有節”。
六、各式工鐲:
這個花樣就多了,一般是為了一個鐲子上出現多種顏色,但是玉種不算上乘,所以有工力的匠人就隨俏色做出各種吉祥寓意,龍鳳搶珠啦,連年有餘(蓮葉鯉魚)啦,福在眼前啦(蝙蝠或蝴蝶和銅錢)啦,玉堂富貴(海棠牡丹)啦。
一般因為內圈要貼手腕,所以內圈不上工,省得硌手;為了湊顏色,所以鐲子或扁或圓也沒有定規。這種工鐲做到極至,蘇工可用軟玉做出鏤空花樣,北工可在鐲子條桿
兩邊整圈雕出精圓珍珠邊,這就純粹買工了。
七、麻花/絞絲鐲:
其實是一個東西,北方稱為麻花,南方稱為絞絲,屬於工鐲的一種。
這種鐲子一開始是仿的銀鐲裡的麻花桿式樣(大家都見過麻花吧),只是將福鐲那樣的圓鐲表面刻成麻繩表面那樣的紋路。後來蘇工將這種鐲子式樣精益求精,把鐲子的每一股都分開,但是都依順序角度纏在一起——現在請大家拿出3-4根繩子,捋順了拿住兩段,平舉胸前,然後左手朝自己的方向轉,右手向外轉,看下繩子呈現的狀態,就是了。基本原理和揚工裡的玉連環類似。
這種鐲型把玉工發揮到淋漓盡致,多用軟玉加工,可做成3股4股,到6股或再望上就基本不能佩帶,只能放著當藝術品了。
八、鴛鴦鐲:
這個不是指鐲子上雕刻一對鴛鴦的概念(那個屬於工鐲),而是指鐲子成對。
大家會說相似的鐲子很多,就算一對了麼?不是的,這裡成對是指從一個玉胎裡開出來的兩塊料,或者顏色紋路極為相似;或者色段正好互補(比如一個是滿春帶綠,一個是滿綠帶春);或者顏色正好是兩個極端(一翡一翠,或者一陰一陽,就是綠偏藍和綠偏黃);等等,於是巧接天工做成一對鐲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