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翡翠種類--老種,新種,嫩種,變種

翡翠種類--老種,新種,嫩種,變種


由於翡翠的成因不同,地質環境不同,原生與次生不同,各場區場口所出的塊體,自然形成了種的差異.從塊體外部的表現到內含質地,無不帶有自身的特徵.種分的好醜,決定着翡翠的品質和價值.就緬甸翡翠的種類而言,荃本上可以分為老種、新種、嫩種、變種四個大類。
  

長期以來,有些人把種底色混為一談,認為底章透明度好的是老種,透明度差的是新種.且不知四大種類都有透與不透的底章,怎能以透明度來認定種分.翡翠成品大多只見底章和顏色,故而就有了花青種、金絲種、芙蓉種、玻璃種等等之說.不錯,判斷成品的種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只從形象定種分,翡翠的種就多得無法區分了.花青,按行話講,是在略透的白底章上起點狀正色綠,此類物件屬中低檔次.金絲,指的是在底章上起絲狀的綠條,屬中高檔次的物件.芙蓉種應為荷花顏色,是行內借用來形容底章的華美,而不是指它的顏色.類似這些稱呼都不是石種的說法,只是底章與色狀的配景,較好的提法應該是白地青、金絲翠、淡水綠,這樣較為清楚恰切。
   
老種 

成礦年代早,塊體生形飽滿,沙發明顯,霧層均勻,底章緻密,顏色鮮明.常見的有山石、水石、半山半水石,都是老種的同質多像.老種的成分穩定,結構嚴緊,硬度強,比重足.發育完善;具備了正宗翡翠的品質,表現出翡翠作為寶石所應有的優點.古往今來,所有高檔首飾和雕件,無不是取材於老種石.但是.老種石也有差異之分,有的老種石只經歷了一次風化.沒有霧層,顏色不夠濃艷.有的老種石結品顆粒較粗,底章不夠細膩,常顯得水分不足.有的老種石,綠色的藍味過重,黃味不足.有的綿柳突出,有的裂紋太多等等.總之,自然形成的老種石,也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缺陷與不足.反之,就顯示不出老種石的珍貴和難求.老種石和新種石相比,可用率可達75%以上.緬甸每年平均出產的老種翡翠約為50%以上,一直佔有主要地位.

   新種

  緬甸的新種翡翠,是典型的原生礦產物,沒有風化過程,因而沒有皮殻,也沒有霧層.這是新種翡翠的基本特徵.比較老種而言,新種的緻密程度低,韌性弱,易斷裂.顏色淺淡而色性顯弱.成分中含鋁較多,比重偏輕,硬度稍軟.但新種的塊體較大,底章不失玻璃光澤,仍是硬玉中的上品.新種石多用於雕件及中低檔飾物.新種翡翠每年平均出產量約為20%.
  
  嫩種  

是原生向次生過渡的特殊產物,塊體有沙殻,也有水殻,有的有霧層.有的沒有霧層.因風化不足,皮殻厚薄不均勻,沙粒零亂無力,受土壤顏色的浸染比較明顯.皮上松花多為暗淡而乾燥,霧層較薄且易串皮.若有秧,秧的亮度弱.因嫩種石的Si和O不足,一般都顯水短.比重夠而硬度差,硬度夠而比重輕.嫩種石最大的遺憾是顏色極不穩定,因矽和氧不足,一經切割磨製,顏色容易變淡,且光潔度低.如東磨石,綠色會變淡,五分綠色降為四分以下,光澤只在玻璃與汕脂之間,儘管嫩種石還不夠成熟,在許多中檔以上的飾物中,仍有不少是以嫩種石為原料的,一經色澤穩定後,還是難得的好翡翠.嫩種石的年平均產量約為15%。
 
   變種 

 翡翠變種,是一切自然礦物都會發生的正常現象.從成因上看,許多應該形成翡翠的塊體,都是岩體在變質,交待的過渡階段.因地質作用發生了異變,使其不能成為正宗翡翠.變種翡翠在成分上,結構上,物理性上都有差異,在外形上有翡翠的特徵,因而使人難以區分和認定.變種翡翠的表現,多見場口不明,種底難變,皮肉不分,結構疏鬆.硬度低,比重輕,水短色邪,而且容易碎裂.絶大部分的變種石都不能進行切割和製作,基本上沒有價值.極少數的變種翡翠,因其綠色誘人,可以做為欣賞石保留,也可以作為鑒別真假優劣的標本.變種翡翠混雜在正常翡翠的場口之中,時有發現,每年的平均量為15%.




沒有留言: